蛔虫感染后幼虫移行可引起肺部症状(如咳嗽、咳痰、胸痛、气喘、发热等)和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疹);成虫在小肠内可致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和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不宁、烦躁、磨牙、易惊等);还可引发并发症,如胆道蛔虫症(突然右上腹或剑突下钻顶样剧痛、辗转不安、恶心呕吐等)和蛔虫性肠梗阻(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
一、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
1.肺部症状:
当蛔虫幼虫在肺部移行时,多见于感染后1-2周。小儿可能出现咳嗽、咳痰,部分患儿可伴有胸痛、气喘等症状。这是因为幼虫在肺组织中移行,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例如,相关研究表明,蛔虫幼虫移行至肺部可导致肺部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从而引发呼吸系统的一系列症状,一般症状相对较轻,可持续数天至数周。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甚至可能出现发热,体温一般为低热,这是由于机体对幼虫移行引起的炎症反应的全身性表现。
2.过敏反应:
部分小儿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如荨麻疹等。这是因为蛔虫幼虫移行过程中,其代谢产物等作为过敏原,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一般皮疹可自行消退,但如果过敏反应较严重,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抗过敏处理。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小儿,感染蛔虫后幼虫移行引起过敏反应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需要密切观察皮疹的变化情况。
二、成虫在小肠内引起的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位于脐周,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钝痛或阵发性绞痛。这是因为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刺激肠黏膜,引起肠道的痉挛等反应。小儿可能会因为腹痛而哭闹不安,疼痛发作时可自行缓解,间隔一段时间后可能再次发作。对于年龄较大能够表述的患儿,可明确指出腹痛的部位在脐周,但对于年幼儿童可能只能通过哭闹等表现来提示腹痛。
食欲不振:
小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对平时喜欢的食物兴趣降低。这是由于蛔虫在肠道内寄生,影响了肠道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导致小儿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出现食欲不振的表现。有些小儿可能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有时可能含有胆汁。
腹泻或便秘:
部分小儿会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这是因为蛔虫在肠道内寄生,干扰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吸收,导致肠道功能失调。而有些小儿则可能出现便秘,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这与蛔虫在肠道内寄生引起的肠道环境改变以及对肠道蠕动的影响有关。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的小儿,蛔虫感染引起的腹泻或便秘可能会加重其营养状况的恶化,需要引起重视。
2.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少数严重感染的小儿可能出现精神不宁、烦躁、磨牙、易惊等症状。这是因为蛔虫产生的毒素等代谢产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影响了小儿的神经系统功能。对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儿,这些毒素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例如,有研究发现,蛔虫感染患儿血液中的某些毒素水平升高时,容易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一般经过驱虫治疗后,随着蛔虫的清除,这些症状多可逐渐缓解。
三、并发症相关症状
1.胆道蛔虫症:
是蛔虫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小儿会突然出现剧烈的右上腹或剑突下钻顶样疼痛,疼痛非常剧烈,患儿常辗转不安、哭闹不止,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可能含有胆汁。这是由于蛔虫钻入胆道,刺激胆道括约肌引起痉挛所致。这种并发症起病急骤,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胆道感染、胆管炎等更严重的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不能准确描述疼痛的性质等,可能需要通过医生的详细检查来明确诊断。
2.蛔虫性肠梗阻:
多见于儿童,尤其是蛔虫数量较多时。小儿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的典型症状。腹痛为阵发性绞痛,患儿哭闹不安,呕吐频繁,开始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吐粪水样物。腹部可见肠型,可摸到条索状的蛔虫团。这是因为大量蛔虫在肠道内扭结成团,阻塞肠道引起肠梗阻。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胃肠减压、补液等,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存在肠道发育异常等基础疾病的小儿,发生蛔虫性肠梗阻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特别注意预防蛔虫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