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晚期,急性期有发热、过敏反应、消化道症状;慢性期有无症状型和有症状型(肠道症状、肝脾肿大);晚期有肝硬化、巨脾型、腹水型、侏儒型,各期有不同表现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病情。
一、急性期症状
1.发热
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热型以间歇热最为常见,体温可在38-40℃之间波动,部分患者可能为弛张热。一般持续1-2个月,重者可长达数月。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对发热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精神萎靡等症状。
从生活方式角度看,若患者在急性期仍有劳累等情况,可能会使发热持续时间延长或加重发热程度。有血吸虫病病史的患者再次接触疫水等情况时,急性期症状可能会更易复发。
2.过敏反应
可出现皮疹,多为荨麻疹样皮疹,伴有瘙痒,一般持续数天至2周左右消退。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表现。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皮疹可能会让患儿感觉更瘙痒,更易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
生活方式方面,接触过敏原相关物质等情况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过敏反应。有过敏体质的血吸虫病患者在急性期更易出现明显的过敏症状。
3.消化道症状
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多为稀糊状,可带血和黏液,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病情较重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腹泻导致脱水等情况,表现为尿量减少、精神差等。
生活方式上,若患者在急性期饮食不注意,食用不洁食物等,可能会加重消化道症状。有肠道基础疾病的血吸虫病患者在急性期消化道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二、慢性期症状
1.无症状型
此类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多在体检或其他检查时发现。通过粪便检查或血清学检查等可发现血吸虫感染相关证据。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出现无症状型慢性血吸虫病,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等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可能在感染后更易处于无症状但潜在病变发展的状态。
生活方式中,若患者不注意定期体检等,可能会延误病情发现。有血吸虫病接触史的人群即使无症状也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2.有症状型
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或慢性痢疾样大便,每日排便2-3次,大便可带黏液或脓血。部分患者会出现腹痛,多为隐痛,部位不固定。成年患者可能因长期慢性腹泻影响生活质量,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儿童可能会因为慢性腹泻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
生活方式上,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可能会加重肠道症状。有肠道慢性疾病基础的血吸虫病患者肠道症状可能更顽固。
肝脾肿大:肝脏肿大较为常见,早期肝脏质地偏硬,随着病情进展,脾脏也会逐渐肿大。儿童患者肝脏和脾脏肿大可能会影响其腹部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对生长发育产生潜在影响。
从病史角度看,有血吸虫病慢性感染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肝脾肿大的情况可能会逐渐加重。
三、晚期症状
1.肝硬化
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减退的表现,如食欲减退、消瘦、乏力、面色灰暗、黄疸等。还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腹水等。成年患者出现肝硬化后可能会影响其工作和生活能力,儿童患者则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材矮小、发育迟缓等。
生活方式中,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重肝脏损害,加速肝硬化的进展。有肝硬化基础疾病的血吸虫病患者病情会更为复杂。
2.巨脾型
脾脏明显肿大,质地坚硬,可达到脐下甚至盆腔,同时伴有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患者易出现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儿童患者巨脾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影响呼吸、消化等功能,导致呼吸困难、腹胀等不适。
病史方面,长期慢性血吸虫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更易发展为巨脾型。
3.腹水型
患者腹部膨隆,有大量腹水,可伴有腹胀等症状。由于腹水的存在,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和活动能力。儿童患者腹水可能会影响其腹部外观和内脏的正常位置,对身体发育和心理产生双重影响。
生活方式上,过量摄入盐分等会加重腹水的潴留。有腹水基础疾病的血吸虫病患者病情管理更为复杂。
4.侏儒型
主要见于儿童患者,表现为身材矮小,面容苍老,第二性征不发育等。这是由于血吸虫病影响了儿童的生长激素分泌及代谢等,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