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恢复包括复位(手法或手术)、固定(外固定及注意事项)、康复锻炼(早期手指、中期后期肘关节屈伸等)、药物辅助(非甾体抗炎药、活血化瘀药,儿童需谨慎)、饮食调理(富含蛋白、钙、维生素食物),儿童要密切关注、防再脱位,老年人恢复慢、锻炼温和、加强营养及关注基础病。
手法复位:一般需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手法使脱位的肘关节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对于成人新鲜肘关节脱位,常用的有希氏法等,通过牵引、屈伸等操作将脱位的肱骨远端与尺桡骨近端恢复对位。儿童肘关节脱位复位相对成人更易,手法需轻柔。
手术复位:少数情况如合并有严重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等复杂情况时可能需要手术复位,通过切开暴露关节,直视下将脱位的关节结构复位。
固定
外固定:复位后通常需要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一般固定时间为2-3周,儿童固定时间相对较短,约1-2周,因为儿童关节周围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肢体远端的血运、感觉和活动情况,如出现手指肿胀明显、皮肤颜色发紫等血运障碍表现需及时处理。
制动注意事项:固定期间应避免随意拆除固定装置,要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定期复查,观察肘关节恢复情况。对于儿童,家长要加强看护,防止患儿不自觉地活动导致固定失效。
康复锻炼
早期锻炼(复位后1-2周内):在固定的同时可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握拳等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儿童由于好动,家长要协助其进行手指的主动活动,每天多次,每次数分钟。
中期锻炼(固定2-3周后):拆除外固定后开始逐渐进行肘关节的屈伸锻炼。可以在医生或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先从被动屈伸开始,由他人帮助缓慢活动肘关节,逐渐增加活动范围,然后过渡到主动屈伸锻炼。儿童在这个阶段可能需要家长耐心陪伴和引导,鼓励其积极参与锻炼,但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次损伤。
后期锻炼(拆除固定后3-6周):进一步加强肘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用患侧手洗脸、梳头、拿取物品等,逐步恢复肘关节的正常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难度。
药物辅助
非甾体抗炎药:在康复过程中,若有疼痛等症状,可适当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但儿童应谨慎使用,一般优先选择对胃肠道刺激小的药物剂型,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
活血化瘀药物:一些中药的活血化瘀药物可能有助于消肿等,但同样要考虑儿童的特殊情况,使用需谨慎,一般优先选择外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制剂,避免口服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产生影响的药物。
饮食调理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对关节周围组织的恢复很重要,可通过多样化的饮食来保证蛋白质的供应,如每天保证1个鸡蛋、适量的肉类和豆类摄入。
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虾皮、豆制品等,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强度和促进损伤修复。儿童每天应保证一定量的牛奶摄入,如300-500毫升牛奶,以满足生长和恢复的钙需求。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的摄入,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D等,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儿童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蔬菜和水果摄入,如每天吃200-300克蔬菜和100-200克水果。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肘关节脱位恢复相对较快,但家长要密切关注其恢复过程,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固定和康复锻炼,由于儿童好动,要防止再次脱位或过度活动影响恢复。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满足其生长发育和损伤修复的双重需求。
老年人:老年人肘关节脱位恢复相对较慢,且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固定期间要更注意防止固定相关并发症,如压疮等。康复锻炼要更加温和、缓慢,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饮食上要加强钙和蛋白质的摄入,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改善骨质疏松状况。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在恢复过程中的影响,如康复锻炼时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血压升高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