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可通过多方面进行保守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上超重者要减重,通过合理饮食和有氧运动控制体重,运动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和力量训练如靠墙静蹲、直腿抬高;物理治疗有热敷、冷敷、按摩;可使用拐杖、助行器、膝关节支具等辅助器具;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等;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女性、有基础病史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生活方式调整
1.体重管理:对于超重或肥胖的膝关节炎患者,减轻体重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体重每减轻1千克,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可降低约4千克。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例如计算每日所需热量,选择低热量、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同时进行有氧运动,像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2.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游泳是非常适合膝关节炎患者的运动方式,水的浮力能减轻膝关节的负重,同时锻炼腿部肌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另外,骑自行车也是不错的选择,应选择平坦的路面,调整合适的车座高度,避免膝关节过度屈曲。
力量训练: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有助于稳定膝关节,比如进行靠墙静蹲,背靠墙,屈膝呈90度左右,坚持每次1-2分钟,每天可进行3-5次;还可以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仰卧位,伸直腿部,将腿抬起约15-30厘米,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5组。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加重关节损伤。
二、物理治疗
1.热敷:热敷可以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以40-50℃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不过,急性炎症期(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不宜热敷。
2.冷敷:在膝关节炎急性发作、关节肿胀疼痛明显时,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冰块,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
3.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膝关节周围的轻柔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按摩手法包括揉、按、推等,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周可进行2-3次。但如果关节有急性炎症、感染等情况则不宜按摩。
三、辅助器具使用
1.拐杖或助行器:对于膝关节疼痛明显、行走困难的患者,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可以减轻膝关节的负重,帮助分担身体重量,减少膝关节的压力,从而缓解疼痛,辅助行走。例如,在上下楼梯、长时间行走时使用,能有效保护膝关节。
2.膝关节支具: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膝关节支具,如膝关节固定支具,能限制膝关节过度活动,提供一定的稳定性,帮助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适用于膝关节损伤、炎症急性期等情况,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肌肉萎缩。
四、药物保守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能缓解膝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软骨保护剂:像氨基葡萄糖等,有助于促进软骨的修复和合成,对保护膝关节软骨有一定作用,可长期服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膝关节炎患者在进行生活方式调整时,要注意运动的安全性,避免剧烈运动。物理治疗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防止烫伤或冻伤。在使用辅助器具时,要确保正确使用,以更好地保护膝关节。
2.儿童:儿童膝关节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发育异常等有关。保守治疗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如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活动膝关节,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且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3.女性:女性膝关节炎患者在体重管理上可能受生育等因素影响,要注意合理规划体重。运动锻炼时可选择适合女性特点的运动方式,如瑜伽中的一些温和体式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在药物使用上,要关注药物对女性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哺乳期)的影响,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
4.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膝关节炎患者,在进行保守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病情况。例如,在选择运动方式和强度时,要避免因运动导致基础病病情波动;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基础病的影响,需在多学科医生共同评估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