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疼的原因多样,包括腰部骨骼肌肉相关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内脏器官疾病牵涉痛的泌尿系统疾病(肾盂肾炎、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盆腔炎、子宫肌瘤),还有强直性脊柱炎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腰部骨骼肌肉相关疾病与劳损、退变、年龄等有关;内脏器官疾病牵涉痛与器官炎症、结石、妇科问题等相关;强直性脊柱炎与自身免疫、遗传等有关;精神心理因素可致腰部肌肉紧张引发腰疼。
一、腰部骨骼肌肉相关原因
1.腰肌劳损
成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久站)等,会使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受到过度牵拉或疲劳损伤。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腰肌劳损。年龄增长也可能导致腰部肌肉力量下降,增加腰肌劳损的发生风险。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加,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的弹性和修复能力逐渐减退;生活方式上,缺乏运动、长期弯腰劳作等都易诱发。
2.腰椎间盘突出症
成因:腰椎间盘的退变是基本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断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等。长期积累性损伤,如反复弯腰、扭转等动作,会加速椎间盘的退变。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病,某些人群由于遗传易感性,更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
影响因素:年龄越大,腰椎间盘退变越严重;从事需要频繁弯腰、扭转腰部工作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妊娠期间女性由于腰部负担加重,也可能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几率。
3.腰椎骨质增生
成因:腰椎为了适应力学变化,出现代偿性骨质增生,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过度增生可能会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等症状。年龄是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腰椎发生退变,骨质增生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创伤、劳损等也可促进腰椎骨质增生的形成,比如腰部曾受过外伤的人,后期发生腰椎骨质增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肥胖人群由于腰部承受更大的压力,也易出现腰椎骨质增生。
影响因素年龄越大越易发病;肥胖人群腰部负荷大,易诱发;腰部曾受伤者后续发生概率增加。
二、内脏器官疾病牵涉痛原因
1.泌尿系统疾病
肾盂肾炎: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肾盂及肾实质炎症,炎症刺激可导致腰部疼痛,但疼痛多为酸痛或钝痛,同时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更容易发生肾盂肾炎,且在性生活后等情况下易诱发。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刺激尿路黏膜,引起腰部剧烈绞痛,疼痛常较为突然且剧烈,可放射至下腹部、会阴部等部位,同时可能伴有血尿等症状。饮水少、尿液浓缩等因素会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发病,但男性相对更常见。
2.妇科疾病
盆腔炎:女性盆腔内的器官发生炎症,如子宫、输卵管、卵巢等炎症蔓延至盆腔组织,可引起腰部酸痛,同时伴有下腹部坠胀、疼痛,白带增多等症状;在月经期、性生活后等情况可能会加重症状;育龄女性是高发人群,卫生习惯不良、多次宫腔操作等会增加发病几率。
子宫肌瘤:较大的子宫肌瘤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腰部坠胀、疼痛等不适,还可能伴有月经改变,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多见于30~50岁的女性,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等与发病相关。
三、其他原因
1.强直性脊柱炎
成因: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等部位,导致腰部疼痛、僵硬等症状,病情逐渐进展可能会影响脊柱的活动度。遗传因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某些感染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
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有家族史者易发病;青年男性相对更易患强直性脊柱炎。
2.精神心理因素
成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会引起腰部肌肉紧张,导致腰疼症状。比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由于精神压力大,容易出现腰部肌肉痉挛性疼痛;在一些慢性疼痛综合征中,精神心理因素往往起到重要作用,患者可能因为心理因素放大了腰部疼痛的感受。
影响因素:长期处于高压、焦虑等不良精神状态下的人群,更易因精神心理因素引发腰疼;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受其影响,但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