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发烧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小儿因免疫力低易通过飞沫传播,婴幼儿更易感染;细菌感染与卫生环境、营养不良等有关;支原体感染有刺激性干咳、发热持续久等特点且既往有反复感染史者症状可能更明显。非感染性因素有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温度湿度不适;气道异物,3岁以下小儿高发;还有过敏因素及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一、感染性因素
(一)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及感染途径
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小儿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等途径感染病毒。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婴幼儿群体,可通过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而感染。病毒侵入呼吸道后,会引起呼吸道黏膜炎症反应,刺激呼吸道感受器,引发咳嗽;同时病毒在体内繁殖可引起发热,一般是机体的免疫细胞对病毒进行免疫应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热症状。
2.年龄因素影响
婴幼儿时期由于呼吸道解剖结构和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引发咳嗽发烧。比如6个月-2岁的婴幼儿,鼻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感染病毒后炎症反应相对更明显,咳嗽可能更频繁,发热也更易反复。
(二)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及感染情况
像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小儿可能因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感染细菌,例如肺炎链球菌可引起肺炎,细菌在肺部繁殖,导致肺部组织炎症,影响肺部的正常通气和换气功能,刺激呼吸道产生咳嗽;同时细菌感染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2.生活方式与感染风险
若小儿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接触细菌的机会增多,感染细菌引发咳嗽发烧的风险增加。另外,一些小儿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使细菌更容易入侵引发感染。
(三)支原体感染
1.支原体感染特点
肺炎支原体感染较为常见,小儿感染后,支原体吸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发免疫损伤和炎症反应。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较为剧烈,发热可持续较长时间,体温可高达39℃左右,发热持续时间可能数天至数周不等。
2.病史对感染的影响
如果小儿既往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机体的免疫记忆可能存在异常,再次感染支原体时,咳嗽发烧的症状可能更明显,病程也可能相对较长。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环境因素
1.空气因素
空气污染,如空气中存在粉尘、烟雾、过敏原等。小儿吸入这些刺激性物质后,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可引起咳嗽;同时机体可能对这些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引发炎症,出现发热症状。例如在雾霾天气,空气中的有害颗粒被小儿吸入后,容易导致呼吸道炎症,引起咳嗽发烧。
2.温度湿度因素
环境温度突变,如突然受凉或过热,小儿的呼吸道适应能力较差,温度变化可影响呼吸道黏膜的功能,导致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引发咳嗽;湿度不适宜,过于干燥的空气会使呼吸道黏膜干燥,容易受到刺激引发咳嗽,而湿度过高可能有利于细菌、霉菌等滋生,间接增加感染风险,也可能导致小儿不适出现发热等情况。
(二)气道异物
1.异物吸入情况
小儿好奇心强,容易将小颗粒物体放入口中,不慎吸入气道。异物刺激气道黏膜,可引起剧烈咳嗽,同时机体为了排出异物,会出现应激性反应,可能伴有发热,一般是机体的炎症反应引起。例如小儿误吸入小珠子等异物后,很快出现咳嗽,随后可能出现发热症状。
2.年龄与异物吸入风险
3岁以下小儿是气道异物的高发人群,因为此阶段小儿的咀嚼功能和气道保护反射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发生异物吸入。
(三)其他非感染性因素
1.过敏因素
小儿本身属于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后可引发气道过敏反应。如接触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可导致呼吸道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引起咳嗽;同时过敏反应也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发热。例如春季花粉弥漫时,过敏体质的小儿接触花粉后,很快出现咳嗽、打喷嚏,随后可能出现发热。
2.自身免疫性疾病
虽然相对少见,但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小儿咳嗽发烧。例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可表现为咳嗽、发热等症状,但这种情况一般还伴有其他系统的表现,如关节疼痛、皮疹等,需要进一步检查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