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瘤可通过临床表现评估,包括激素分泌异常相关表现(如泌乳素瘤致女性月经紊乱等、生长激素瘤致儿童巨人症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致库欣综合征等)和压迫相关表现(如视神经受压致视力下降等、下丘脑受压致尿崩症等);影像学检查有头颅CT(平扫可现大致位置形态,对微小瘤检出率低)和头颅MRI(分辨率高,可清显示瘤体等,微腺瘤有特定征象);实验室检查需测定激素水平,如泌乳素瘤查泌乳素、生长激素瘤查生长激素及IGF-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查ACTH及相关激素等,综合多方面信息准确判定是否为脑垂体瘤,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
一、临床表现评估
1.激素分泌异常相关表现
泌乳素瘤: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可出现月经紊乱、闭经、溢乳等表现;男性患者可能有性功能减退、胡须减少、乳房发育等症状。这是因为泌乳素瘤会异常分泌泌乳素,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干扰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例如,有研究发现泌乳素瘤患者中约70%的女性会出现闭经-溢乳综合征。
生长激素瘤:儿童患者主要表现为巨人症,身高明显高于同龄人;成人患者可出现肢端肥大症,表现为手足增大、容貌改变(额头突出、下颌前突、鼻唇肥厚等)、多汗、关节疼痛等。这是由于生长激素瘤分泌过多生长激素,在儿童期骨骺未闭合时导致骨骼过度生长,成年后则引起软组织、骨骼及内脏的增生肥大。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会引起库欣综合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面部、颈部、躯干肥胖,而四肢相对消瘦)、满月脸、多血质外貌、皮肤紫纹、高血压、血糖升高等。这是因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进而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皮质醇,引发一系列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
2.压迫相关表现
视神经受压:肿瘤增大可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常见的视野缺损类型有双颞侧偏盲等。这是因为视神经受到肿瘤的机械性压迫,影响了视觉信号的传导。例如,当垂体瘤直径大于1cm时,约有60%的患者会出现视力减退。
下丘脑受压:可出现尿崩症(表现为多饮、多尿)、体温调节紊乱、睡眠障碍、食欲异常等表现。下丘脑是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结构,垂体瘤压迫下丘脑会干扰其正常的激素分泌和神经调节功能。
二、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检查
头颅CT平扫可发现垂体瘤的大致位置和形态,对于较大的垂体瘤显示较为清晰,但对于微小垂体瘤的检出率相对较低。一般来说,垂体瘤在CT上多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
2.头颅MRI检查
头颅MRI是诊断垂体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垂体瘤的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垂体瘤在MRIT1加权像上多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多为高信号。增强MRI扫描可更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边界和血供情况,有助于垂体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例如,垂体微腺瘤(直径小于10mm)在MRI上可表现为垂体上缘局限性隆起、垂体柄偏移等征象。
三、实验室检查
1.激素水平测定
泌乳素(PRL):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若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一般大于200μg/L),结合临床表现,高度提示泌乳素瘤的可能,但需要排除生理性因素(如妊娠、哺乳、剧烈运动等)、药物性因素(如某些抗精神病药物、降压药等)导致的泌乳素暂时升高。
生长激素(GH):测定血清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生长激素瘤患者血清生长激素基础值常升高,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生长激素不被抑制到正常水平(即血糖抑制试验阳性),同时IGF-1水平也会升高,这对于生长激素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相关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患者血清ACTH水平升高,同时可伴有皮质醇升高,且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常不被抑制。此外,还可测定相关的代谢指标,如血糖、电解质等,以评估激素异常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才能准确判定是否为脑垂体瘤。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其垂体瘤的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在评估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例如,儿童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更侧重于巨人症等生长发育方面的异常;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诊断时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避免漏诊或误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