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停是妊娠早期胚胎发育停止,常见原因有胚胎因素(染色体、基因异常)、母体因素(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不良生活方式)、父亲因素(精子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辐射、污染);临床表现有阴道出血、妊娠反应消失、子宫异常;诊断靠超声、血hCG和孕酮测定;处理需终止妊娠并查找病因;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有基础疾病孕妇、有不良生活方式孕妇需相应注意。
胎停的常见原因
胚胎因素
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胎停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无论是精子还是卵子染色体异常,都可能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从而影响胚胎正常发育。例如,高龄孕妇(年龄≥35岁)的卵子染色体异常概率增加,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基因异常:某些基因的突变或缺陷也可能引起胚胎发育异常进而导致胎停。
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孕妇患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等,细菌毒素或病毒可通过胎盘影响胚胎,导致胎停;患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等,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高血糖环境也不利于胚胎着床和发育;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抗体可攻击胎盘组织,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导致胎停。
生殖器官异常:子宫畸形,如单角子宫、双角子宫等,会影响子宫的宫腔形态和内膜环境,不利于胚胎着床和发育;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子宫肌瘤,可影响宫腔内环境,阻碍胚胎种植;宫腔粘连会使子宫内膜面积减少,影响胚胎着床。
免疫功能异常:孕妇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产生的抗胚胎抗体等可攻击胚胎,导致胎停。例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抗磷脂抗体,会引起胎盘血管血栓形成,胎盘血供减少,从而导致胚胎停止发育。
不良生活方式:孕妇过量吸烟、酗酒,或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苯、甲醛等化学物质,都可能影响胚胎发育,增加胎停的风险。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也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胚胎的发育。
父亲因素
精子染色体异常可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从而引发胎停。例如,男性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会影响精子质量,增加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几率。
环境因素
孕妇过多接触辐射,如长期从事放射工作未做好防护、频繁进行CT检查等,辐射可能会损伤胚胎细胞,导致胎停;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化学污染物等也可能对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胎停的临床表现
阴道出血:部分孕妇会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多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一般无腹痛,但也有少数孕妇会出现类似月经量的阴道出血,同时伴有腹痛。
妊娠反应消失:孕妇原本出现的恶心、呕吐、乳房胀痛等妊娠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
子宫不再增大或缩小:通过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大小与孕周不符,不再随孕周增加而增大,甚至可能缩小。
胎停的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停的重要手段。一般在妊娠6-7周时,正常妊娠可看到胎芽和原始心管搏动,如果此时超声检查未发现胎芽或胎心,或原来有胎心后来消失,则提示胎停。
血hCG和孕酮测定:正常妊娠时,血hCG会隔日翻倍增长,孕酮水平也会维持在一定水平。如果血hCG增长缓慢或不升反降,孕酮水平较低,提示胚胎发育可能异常,有胎停的可能。
胎停后的处理
终止妊娠:一旦确诊胎停,应及时终止妊娠,可根据孕周选择合适的终止妊娠方式,如药物流产或手术流产。
查找病因:胎停后,夫妻双方应进行详细的检查,寻找胎停的原因,以便为下次妊娠提供指导。例如,进行染色体检查、免疫功能检查、生殖器官检查等。对于有过胎停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前应咨询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必要的治疗,降低再次胎停的风险。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年龄越大,胚胎发生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越高,因此高龄孕妇在备孕前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胎停的风险,并在孕期加强产检,密切监测胚胎发育情况,如加强超声检查的频率等。
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的孕妇,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将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指标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后再备孕,并在孕期密切监测相关指标,确保胚胎在稳定的内环境中发育。
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应及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为胚胎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