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潜血阳性指尿常规检见红细胞但肉眼未见颜色改变,有生理性(剧烈运动、女性生理期)和病理性(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结石、肿瘤、感染及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因,相关检查有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肾功能、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等,不同人群(儿童、女性、男性、有基础疾病者)出现尿潜血阳性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
一、尿潜血阳性的定义
尿潜血阳性是指在尿常规检查中发现尿液里有红细胞,但肉眼看不到尿液颜色改变。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红细胞数量极少,尿常规检测结果应为阴性。
二、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剧烈运动:高强度运动后可能出现尿潜血阳性。例如长跑、打篮球等剧烈运动后,部分人会出现一过性的尿潜血阳性。这是因为剧烈运动导致肾脏血管痉挛或红细胞通过受损的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尿液。一般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2.女性生理期:女性在生理期时,经血可能会污染尿液,从而导致尿潜血阳性。这种情况在排除生理期影响后,尿潜血通常会转为阴性。
(二)病理性因素
1.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都可能出现尿潜血阳性。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与链球菌感染等有关,除了尿潜血阳性外,还常伴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慢性肾小球肾炎则病程较长,病情迁延,尿潜血可持续存在。
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都可能引起尿潜血阳性。结石在移动过程中会损伤泌尿系统黏膜,导致红细胞进入尿液。患者常伴有肾区疼痛、腹痛等症状,通过超声等检查可发现结石。
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血管破裂出血,可导致尿潜血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膀胱癌患者还可能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
尿路感染: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泌尿系统,引起黏膜充血、水肿,也可出现尿潜血阳性,同时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由于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出现尿潜血阳性。这些疾病除了泌尿系统表现外,还会有其他部位出血的表现,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肾脏,导致肾脏损伤,出现尿潜血阳性。患者多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
三、相关检查及意义
(一)尿常规检查
可初步判断尿潜血阳性情况,同时观察尿液中是否有其他异常成分,如蛋白尿、白细胞等,辅助判断病因。
(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
有助于发现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先天性畸形等病变。例如,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肾脏、输尿管、膀胱内是否有结石或占位性病变。
(三)肾功能检查
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等情况,对于判断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如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以反映肾功能。
(四)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通过观察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区分是肾小球源性血尿还是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如果是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多异常;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多正常。
四、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
儿童出现尿潜血阳性需要特别关注。比如儿童剧烈运动后出现尿潜血阳性,家长要让孩子适当休息后再次复查。如果是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导致的尿潜血阳性,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如手术矫正等。同时,儿童泌尿系统感染导致尿潜血阳性时,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及时就医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但要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二)女性
女性生理期出现尿潜血阳性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过于紧张,在月经结束后再复查尿常规即可。非生理期出现尿潜血阳性时,要考虑泌尿系统疾病等情况,如尿路感染要注意个人卫生,积极治疗感染;如果怀疑有泌尿系统结石或肿瘤等,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
(三)男性
男性出现尿潜血阳性要重视,尤其是中老年男性。要排查泌尿系统肿瘤等疾病,如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伴尿潜血阳性,要及时进行膀胱镜等检查以明确是否有膀胱癌等病变。同时,泌尿系统结石等情况在男性中也较为常见,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处理。
(四)有基础疾病人群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尿潜血阳性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肾脏的损害。例如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肾脏血管和肾小球,导致尿潜血阳性等表现。这类人群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同时进一步检查明确泌尿系统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