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由前列腺组织细胞增生致体积增大压迫尿道,有排尿及其他症状,检查用直肠指诊、超声、尿流率等,治疗分观察等待、药物、手术;前列腺炎指前列腺受感染或非感染因素致症状,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细菌感染上行,慢性病因复杂,检查有前列腺液、尿常规、超声等,治疗分急性抗感染及一般治疗、慢性综合治疗,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常见且前列腺炎症状可能不典型,中青年男性前列腺炎发病率高需注意生活习惯预防,二者在多方面有明显区别,需准确诊断合理治疗。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前列腺组织细胞增生导致前列腺体积增大,进而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等症状。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雄激素及其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间质与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炎症细胞等多种因素有关。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受到病原体感染或某些非感染因素而引起的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症状的一组疾病。急性前列腺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病原体主要经尿道上行感染;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则较为复杂,可能与病原体感染、炎症、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异常、免疫异常等有关。
二、临床表现
前列腺增生
排尿症状:早期可出现尿频,尤其是夜尿增多,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等待、尿线变细、射程变短、排尿费力、终末滴沥等,严重时可发生尿潴留。
其他症状:长期排尿困难可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合并血尿时可出现尿液颜色变红。
前列腺炎
急性前列腺炎:起病急,可出现高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会阴部及耻骨上疼痛等局部症状。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多样,可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如会阴部、下腹隐痛等,也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等排尿异常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以及精神神经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三、检查方法
前列腺增生
直肠指诊:可触及增大的前列腺,表面光滑,中等硬度,有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超声检查:经腹部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前列腺体积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尿流率检查:可测定排尿流速、尿量等指标,评估排尿功能,若最大尿流率<15ml/s,提示排尿不畅;<10ml/s则表明梗阻较为严重。
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检查:通过按摩前列腺获取前列腺液,显微镜下观察白细胞、卵磷脂小体等指标,若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减少,可辅助诊断前列腺炎。
尿常规检查:可了解尿液中有无白细胞、红细胞等,有助于排除尿路感染等其他疾病。
超声检查:经直肠超声检查可观察前列腺形态、结构等,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四、治疗原则
前列腺增生
观察等待:适用于症状较轻、无明显排尿梗阻的患者,需定期随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等)、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等)等,可缓解排尿困难等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存在明显排尿梗阻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
前列腺炎
急性前列腺炎: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需卧床休息、多饮水、通便等一般治疗。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较为复杂,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等)、物理治疗(如前列腺按摩、热疗等)、心理治疗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五、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在老年男性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增加,需密切关注排尿情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对于前列腺炎,老年男性也可能患病,但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注意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鉴别。
中青年男性:前列腺炎在中青年男性中发病率较高,生活方式如久坐、饮酒、熬夜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久坐、适量饮酒、规律作息等,以预防前列腺炎的发生。
总之,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炎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原则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区别,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