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流感,需从个人防护、环境卫生、生活方式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着手。个人防护要戴口罩、勤洗手;环境卫生要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消毒;生活方式要合理作息、适度运动;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患慢性基础疾病者各有相应注意要点,儿童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老人定期接种疫苗等,孕妇及时就医,慢性病患者控制基础病并密切关注健康。
一、个人防护方面
1.佩戴口罩:在流感高发季节,应尽量佩戴有效的防护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等。口罩可以有效阻挡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传播,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适用,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他们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佩戴口罩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例如,研究表明在流感流行环境中,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可使感染流感的风险降低约30%-50%。
2.勤洗手:经常用肥皂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这对于所有人群都是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洗手可以清除手上沾染的流感病毒等病原体。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喜欢用手触摸各种物品,更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家长应引导儿童正确洗手。
二、环境卫生方面
1.保持室内通风: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空气中流感病毒的浓度,无论是家庭环境、工作场所还是学校等场所都应注意保持通风。对于老年人和儿童居住的房间,更要保证空气的流通,因为他们的免疫力相对较弱。一般来说,室温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较为适宜,这样的环境既有利于人体舒适,也不利于流感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2.定期清洁消毒:对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电话机等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例如,对于家庭中的门把手,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对于学校的教室桌椅等,每周应进行1-2次的消毒处理。
三、生活方式方面
1.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一般儿童10-14小时,青少年8-10小时。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免疫力低下是容易感染流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抵御流感病毒的入侵。
2.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适度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例如,老年人可以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如每天散步30分钟左右;儿童可以进行跳绳、踢毽子等户外活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易感染流感。除了上述的个人防护、环境卫生和生活方式方面的措施外,还应注意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如果儿童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护理,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尤其是避免给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合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感染流感后容易引发并发症,如肺炎、心力衰竭等。所以老年人除了做好个人防护等一般措施外,还应定期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老年人感染流感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同时,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应更加注重舒适和安全,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3.孕妇:孕妇感染流感后可能会对自身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孕妇应特别注意防护,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孕妇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处理,避免自行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4.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感染流感后病情容易加重。这类人群除了采取上述一般预防措施外,应更加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复诊,严格控制基础疾病的病情。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做好防护措施。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医生告知自己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