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可从预防、轻度处理、破溃处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方面进行应对。预防包括保暖防护(寒冷环境选合适衣物、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潮湿寒冷及皮肤干燥)和促进血液循环(不同年龄段选适合运动、按摩易长冻疮部位);轻度处理有复温(温水浸泡、复温后保暖)和保持局部清洁(轻柔清洁、干燥后涂温和护肤霜);破溃处理需局部消毒(用碘伏轻柔消毒)和保持创面干燥透气(选合适敷料、定期更换);特殊人群中儿童皮肤薄嫩要温和护理且严重时及时就医,老年人血液循环差易有基础病要更重保暖促循环,破溃严重及时就医。
一、冻疮的预防
1.保暖防护
寒冷环境下: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和活动情况选择合适厚度的保暖衣物,如婴儿皮肤娇嫩,应选择柔软、保暖性好且透气性佳的衣物;青少年在户外活动时,要穿戴帽子、围巾、手套、厚袜子等,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成年人在冬季外出时也应做好全身保暖,尤其是手部、足部、耳部等易发生冻疮的部位。保持室内温暖,温度适宜,一般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较为合适,对于有冻疮病史的人,可适当提高室内温度。
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寒冷的环境中,如冬季在室外工作时间过长的人群,要注意定时进入温暖环境保暖。同时,要保持皮肤干燥,出汗后及时擦干,特别是手部、足部等部位。
2.促进血液循环
运动锻炼:不同年龄段人群可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儿童可进行跳绳、跑步、踢毽子等户外活动,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成年人可选择慢跑、游泳、瑜伽等运动,每周至少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能加速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但要注意运动后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因出汗后吹风而受凉。老年人可选择散步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天散步30分钟左右,保持身体血液循环顺畅。
按摩:经常对易长冻疮的部位进行按摩,如双手互相摩擦,促进手部血液循环;用手按摩耳部,从耳尖到耳垂反复按摩;按摩足部,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对于儿童,家长可帮助其进行手部、足部的按摩,力度要适中,以儿童感觉舒适为宜。
二、冻疮的轻度处理
1.复温措施
温水浸泡:当冻疮部位有轻度冻伤时,可将冻伤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左右。儿童浸泡时要注意水温,避免烫伤,家长可先测试水温后再让儿童浸泡。成年人浸泡时也要注意控制水温及时间。对于手部冻疮,可将手放入温水中;足部冻疮则将脚放入温水中。
局部保暖:复温后要立即对冻伤部位进行保暖,可使用温暖的衣物覆盖冻伤部位,但要注意避免再次冻伤。
2.保持局部清洁
轻柔清洁:如果冻疮部位没有破溃,可使用温和的肥皂和温水轻轻清洁冻伤部位,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儿童皮肤娇嫩,清洁时要特别轻柔,避免用力擦拭。清洁后要保持局部干燥,可适当涂抹一些温和的护肤霜,但要注意选择无刺激、适合冻伤皮肤的护肤霜。
三、冻疮的破溃处理
1.局部消毒
消毒方法:当冻疮部位破溃时,首先要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消毒时要从破溃周围向中心涂抹,动作要轻柔。对于儿童,要安抚其情绪,避免其哭闹导致消毒不配合或加重损伤。成年人自己消毒时也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消毒彻底,防止感染。
2.保持创面干燥透气
敷料选择:可使用无菌的纱布或创可贴覆盖破溃部位,但要注意选择透气性好的敷料。对于儿童,要选择柔软、无刺激的敷料,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创面情况。如果创面有渗液,要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创面干燥,促进愈合。
四、特殊人群冻疮注意事项
1.儿童
护理重点:儿童皮肤薄嫩,血液循环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冻疮。在预防方面,要确保其穿着合适的保暖衣物,避免过度寒冷刺激。在处理冻疮时,要特别注意使用温和的方法,如温水复温时水温要严格控制,消毒时动作轻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果儿童冻疮情况较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2.老年人
健康关联:老年人血液循环功能较差,且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会增加冻疮的发生风险及加重冻疮的病情。在预防上,要更加注重保暖和促进血液循环,如室内温度要保持适宜,适当增加保暖措施。在处理冻疮时,要密切观察创面情况,因为老年人愈合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冻疮破溃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所以如果老年人冻疮破溃或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