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尿路症状包括储尿期症状(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急迫性尿失禁,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前列腺相关病史有关)和排尿期症状(排尿困难、间断排尿,与年龄、生活方式、前列腺增生病史有关),梗阻相关并发症症状有血尿(老年无痛性肉眼血尿需警惕,前列腺增生病史者血尿加重需就医)、膀胱结石(长期梗阻致潴留易形成,加重排尿困难)、肾功能损害(晚期严重,年龄大、基础差者风险高,可致尿毒症症状)、疝(排尿困难致腹压增高,老年腹壁弱易发生,需防腹压增高)。
一、下尿路症状
1.储尿期症状
尿频:是前列腺增生最早出现的症状,早期是因增生的前列腺充血刺激引起,夜间较为明显,随病情进展,尿频逐渐加重,还可伴有尿急,即有强烈的排尿欲望,很难控制。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逐渐升高,50岁以上男性中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性别上,男性发生前列腺增生的概率远高于女性;生活方式中,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男性患前列腺增生出现尿频等症状的风险相对较高;有前列腺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前列腺炎等疾病,更易出现储尿期症状加重。
尿急: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即使膀胱内尿液量不多也会产生强烈的排尿冲动,出现尿急症状。
夜尿增多:夜间睡眠时,人体代谢减慢,相对而言,肾脏产生的尿液在夜间会有一定程度的积聚,而增生的前列腺会对膀胱产生刺激,使得患者夜间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影响睡眠质量,年龄较大的男性此症状更为突出,且有前列腺增生家族史的人群夜尿增多症状可能更易出现。
急迫性尿失禁:由于逼尿肌不稳定,在有强烈排尿欲望时,不能及时到达厕所而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的情况,这在一些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本身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增加皮肤感染等风险。
2.排尿期症状
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起始迟缓、尿线变细、射程变短、尿流无力、排尿时间延长等。这是因为增生的前列腺组织阻塞尿道,使得尿道阻力增加,尿液排出受阻,年龄较大的男性随着前列腺不断增生,排尿困难会逐渐加重,部分男性由于长期排尿困难,可能会出现膀胱残余尿增多,进而影响膀胱功能。生活方式中,长期憋尿等不良习惯会加重排尿困难的程度,有前列腺增生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排尿困难会进行性加重。
间断排尿:是由于前列腺增生导致尿道内阻力不均匀,尿液排出过程中时断时续,就像水流量不稳定的水龙头流出的水一样,这种情况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尤其在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更容易出现。
二、梗阻相关并发症症状
1.血尿: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增生的前列腺表面血管扩张、破裂,可导致血尿。出血量可多可少,轻者仅表现为镜下血尿,重者可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引起血尿的原因主要是前列腺黏膜上的毛细血管充血及小血管扩张并受到增大腺体的牵拉,当膀胱收缩时,血管破裂出血。老年男性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时,除了考虑泌尿系统肿瘤外,也应高度警惕前列腺增生导致的血尿,有前列腺增生病史且近期血尿症状加重的患者更需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
2.膀胱结石:长期的膀胱出口梗阻,导致尿液潴留,尿液中的晶体物质容易沉积形成结石。膀胱结石可引起排尿中断、排尿疼痛等症状,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膀胱结石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年龄较大、前列腺增生程度较重的男性更易并发膀胱结石,且结石的存在会进一步加重排尿困难等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3.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前列腺增生引起下尿路梗阻,可导致膀胱高压,尿液逆流至输尿管、肾盂,引起双侧肾盂积水,进而损害肾功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嗜睡、意识障碍等尿毒症症状。这种情况在前列腺增生晚期较为严重,年龄较大、基础健康状况较差的男性发生肾功能损害的风险更高,且一旦出现肾功能损害,治疗相对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以及肾功能的保护等多方面因素,生活方式中长期不良的饮食、饮水等习惯可能会加重肾功能损害的进展。
4.疝:由于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患者需要用力排尿,腹腔内压力增高,可促使腹内脏器如小肠等通过腹壁薄弱部位突出形成疝,常见的有腹股沟疝等。老年男性本身腹壁肌肉相对薄弱,再加上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更易发生疝,对于有前列腺增生的男性,尤其是伴有排尿困难的,要注意预防腹压增高的情况,如避免剧烈咳嗽、便秘等,以降低疝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