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肠胃炎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腹痛,还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脱水表现,不同年龄段症状有特点,饮食、感染、自身免疫力及环境温度等是相关影响因素。
一、孩子肠胃炎的常见症状
(一)消化道症状
1.呕吐:孩子可能频繁出现呕吐,尤其是感染性肠胃炎,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呕吐可能是较早出现的症状。婴幼儿呕吐时可能表现为吐奶、溢奶加重,较大的孩子会主动诉说恶心后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例如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呕吐较为常见。
2.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是肠胃炎的典型表现,大便性状多样,可为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肠胃炎,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如志贺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大便多为黏液脓血便,且伴有里急后重感。不同年龄孩子腹泻表现有所差异,婴幼儿腹泻可能更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因为其体液调节能力较弱。
3.腹痛:孩子可能会诉说肚子痛,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腹痛时,可能会以哭闹、拒按腹部等方式表现。腹痛的程度和性质因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如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可能为阵发性绞痛,而肠炎累及腹膜时可能出现持续性腹痛。
(二)全身症状
1.发热:感染性肠胃炎常伴有发热,体温可呈低热、中度发热甚至高热。病毒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如轮状病毒感染,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如沙门菌感染,可能出现高热。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感染的病原体及孩子的机体抵抗力有关。
2.脱水表现:如果腹泻和呕吐较严重,孩子可能出现脱水症状。轻度脱水时,孩子可能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稍干、精神稍差;中度脱水时,尿量明显减少、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精神萎靡;重度脱水时,可出现无尿、四肢厥冷、意识障碍等,严重威胁孩子生命健康。不同年龄孩子脱水表现有差异,婴幼儿前囟未闭,前囟凹陷更易察觉脱水情况。
二、不同年龄段孩子肠胃炎症状的特点
(一)婴儿期(0-1岁)
婴儿肠胃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患肠胃炎时呕吐、腹泻症状可能更频繁。呕吐可能导致奶量摄入不足,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腹泻时由于肛门周围皮肤稚嫩,容易出现红臀等情况。而且婴儿对脱水的耐受性差,一旦发生脱水,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关注尿量、精神状态等。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在婴儿期较为常见,常表现为频繁呕吐、蛋花汤样腹泻,同时伴有发热。
(二)幼儿期(1-3岁)
幼儿能够表达一些不适,可能会诉说腹痛,但表述可能不准确。此阶段孩子肠胃炎可能因饮食不当引起,如进食不洁食物、暴饮暴食等。腹泻时大便性状相对婴儿期可能稍成形,但仍为稀便,脱水表现相对婴儿期较易被家长察觉,但仍需警惕病情变化。比如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后,可能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三)学龄前期及学龄期(3岁以上)
较大的孩子肠胃炎症状相对更能准确表述自身不适,如明确诉说腹痛的部位、程度等。此阶段孩子感染性肠胃炎可能与外出接触感染源等有关,如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感染病毒或细菌。除消化道症状外,全身症状如发热等的表现与其他年龄段类似,但在护理和治疗上需要考虑孩子的认知和配合程度,例如在补液等治疗时需要孩子一定的配合。
三、孩子肠胃炎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
(一)饮食因素
如果孩子近期食用了不洁食物,如变质的牛奶、被污染的水果等,容易引发肠胃炎。过度进食、食用过多油腻食物等也可能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肠胃炎发生,出现相应症状。例如孩子吃了放置过久的剩菜,其中可能滋生细菌,引起细菌性肠胃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二)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肠胃炎常见的病毒病原体,多在秋冬季节流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诺如病毒也是常见的引起肠胃炎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病,可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引起暴发流行,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感染后孩子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
2.细菌感染:沙门菌、志贺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也可导致孩子肠胃炎。沙门菌常污染肉类、蛋类等食物,孩子食用后易感染;志贺菌感染多通过污染的手、食物等传播,引起细菌性痢疾样表现。
(三)其他因素
孩子自身免疫力较低时,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发生肠胃炎。环境温度的变化,如腹部着凉等,也可能影响肠胃功能,诱发肠胃炎,出现相应症状。例如孩子在寒冷天气没有注意腹部保暖,可能导致肠胃蠕动紊乱,引发肠胃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