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肩周炎疼痛可通过物理治疗(热敷、冷敷、理疗仪治疗)、运动锻炼(钟摆运动、爬墙运动)、药物辅助(非甾体抗炎药)及生活方式调整(姿势调整、避免肩部过度劳累)来实现,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方法的操作和注意事项上有差异。
一、物理治疗缓解疼痛
(一)热敷
1.原理及作用: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减轻肩周炎导致的疼痛。一般来说,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较为适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热敷的操作方式略有不同,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且随时观察皮肤状况;老年人可能对温度感知不敏感,同样要留意避免烫伤。
2.具体方法: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将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肩部疼痛部位。
(二)冷敷
1.原理及作用:在肩周炎急性炎症期,冷敷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进而缓解疼痛。冷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左右,每次冷敷时间为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5次。儿童冷敷时要注意避免冻伤,可在冷敷部位与皮肤之间隔一层薄布;对于有血液循环不良病史的老年人,冷敷时间不宜过长。
2.具体方法: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在肩部疼痛处。
(三)理疗仪治疗
1.原理及作用:如红外线理疗仪,其能够透过皮肤深层组织,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轻炎症,缓解疼痛。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理疗仪操作有细微差异,但一般将理疗仪的照射距离保持在30~50厘米,每次照射时间为20~30分钟,每天1~2次。儿童使用理疗仪时要在家长监护下进行,调整合适的照射距离和时间;老年人若有皮肤感觉减退等情况,也需谨慎操作并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2.具体方法:将红外线理疗仪对准肩部疼痛部位进行照射。
二、运动锻炼缓解疼痛
(一)钟摆运动
1.原理及作用:通过肩部的摆动运动,可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缓解疼痛。动作要领是双脚与肩同宽站立,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部为支点,做前后、左右的摆动,以及画圈运动,每次摆动或画圈10~15次,每天进行3~4组。对于儿童,要在家长协助下正确进行动作,避免用力过猛;老年人进行该运动时要缓慢进行,防止因平衡问题摔倒。
2.具体操作:按照上述动作要领进行肩部的摆动和画圈运动。
(二)爬墙运动
1.原理及作用:爬墙运动有助于逐渐增加肩关节的外展和前屈活动度,从而缓解疼痛。患者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接触墙壁,缓慢向上攀爬,尽量提高手指的高度,每次可攀爬至能承受的最高位置并保持10秒左右,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儿童进行爬墙运动时需要家长引导,控制攀爬的力度和高度;老年人要根据自身肩关节的活动能力适度进行,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
2.具体操作: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壁向上攀爬。
三、药物辅助缓解疼痛
(一)非甾体抗炎药
1.作用机制: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有布洛芬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要注意差异,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若需要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存在的胃肠道反应等风险,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2.使用注意:仅需知晓药物名称,在医生诊断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使用该类药物。
四、生活方式调整缓解疼痛
(一)姿势调整
1.原理及作用: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能够减少肩部的劳损,从而缓解肩周炎导致的疼痛。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应保持脊柱挺直,肩部自然放松,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或肩部过度前伸等不良姿势。儿童在学习和玩耍时要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防止因姿势不当引发肩部问题;老年人日常活动中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良好姿势,减缓肩部疼痛的进展。
2.具体要求:日常保持脊柱挺直,肩部自然放松的坐姿和站姿。
(二)避免肩部过度劳累
1.原理及作用:避免肩部过度劳累可以让肩部得到充分休息,利于炎症的消退和疼痛的缓解。不同年龄人群的肩部劳累程度标准不同,儿童要避免过度进行肩部负重的活动,如长时间背负过重的书包等;成年人要注意工作中避免长时间重复性的肩部动作,如长时间打字、使用鼠标等;老年人要减少提重物等加重肩部负担的活动。
2.具体措施:儿童选择合适重量的书包并合理背负;成年人工作中定时休息活动肩部;老年人避免提拿过重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