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在症状表现上早期有慢性肩部钝痛、隐痛等且夜间明显、可放射,后期疼痛范围扩大、活动受限;体征检查有肩部多处压痛、肩关节活动度测量异常;影像学检查中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或软组织稍肿,后期可有骨质疏松等,MRI可显示肩部软组织改变,不同人群患肩周炎在各方面表现有差异。
一、症状表现方面
(一)疼痛特点
1.早期
肩部疼痛多为慢性发作,疼痛性质可为钝痛、隐痛或刀割样痛,疼痛可逐渐加重,一般夜间疼痛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夜间人体姿势相对固定,肩部血液循环相对缓慢,炎症物质积聚,刺激神经引起疼痛加剧。这种疼痛可向颈部和上肢放射,年龄较大的人群可能更早出现这种夜间痛的情况,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肩部关节退变等因素更容易导致炎症反应在夜间凸显。
对于长期从事肩部活动较多工作的人群,如理发师、画家等,由于肩部长期劳损,早期就可能出现肩部隐痛,且在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但不易完全消失。
2.后期
疼痛范围可能会扩大,肩部各个方向活动都会引起疼痛,疼痛程度也会进一步加重,即使在白天静止状态下也可能持续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比如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都会因疼痛而难以完成。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人群,患肩周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其疼痛可能因为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等因素而表现得更为复杂,疼痛程度和发作规律可能与单纯肩周炎患者有所不同。
(二)活动受限
1.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都会受到限制,主要表现为外展、上举、内旋、外旋等动作困难。例如,正常情况下可以轻松摸到对侧肩膀的动作,肩周炎患者可能无法完成。这种活动受限在年龄较大、长期缺乏肩部运动的人群中更为明显,因为他们的肩部关节柔韧性和活动度本身相对较差,患病后更容易出现明显的活动障碍。对于运动员等肩部活动度原本较好的人群,患肩周炎后活动受限的表现会更突出,因为他们对肩部活动度的要求更高,一旦受限就会感觉非常明显。
二、体征检查方面
(一)压痛部位
1.肩部周围压痛
医生检查时可发现肩部多处有压痛,常见的压痛部位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部位。在这些部位用手指按压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疼痛。不同个体的压痛部位可能会略有差异,但总体集中在肩部周围与肩关节结构相关的区域。对于有肩部外伤史的人群,压痛部位可能会因为受伤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二)肩关节活动度测量
1.外展试验
通过测量肩关节外展的角度来判断活动受限情况。正常肩关节外展可达90°-180°,肩周炎患者外展角度会明显减小,可能小于60°甚至更小。对于儿童,如果怀疑有肩周炎(虽然儿童患肩周炎相对较少,但也有特殊情况),测量方法类似,但儿童的正常外展角度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参考儿童正常肩关节活动度标准。一般1-3岁儿童肩关节外展可达90°左右,3-5岁可达120°左右等,若明显低于相应年龄段正常范围则需考虑异常。
2.前屈试验
测量肩关节前屈的角度,正常前屈可达90°-180°,肩周炎患者前屈角度也会减小,同样,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范围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年龄进行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方面
(一)X线检查
1.早期表现
早期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或者仅表现为肩部软组织稍显肿胀。对于老年人,X线可能会发现肩部关节间隙稍有变窄等轻微退变表现,但这些表现不一定特异性地指向肩周炎,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后期表现
后期X线检查可能会发现肩部骨质疏松、冈上肌肌腱钙化等表现。骨质疏松可能是因为肩部活动减少,废用性导致,而冈上肌肌腱钙化则是肩周炎后期常见的影像学改变之一,这有助于辅助诊断肩周炎,但不能仅凭X线检查就确诊肩周炎,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
(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1.软组织改变
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肩部软组织的情况,如肩关节囊增厚、肩关节周围肌腱炎、滑囊炎等表现。在肩周炎患者中,可发现肩关节囊粘连、肩袖组织水肿等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肩周炎,MRI可能会显示出更复杂的软组织病变,因为糖尿病可能影响肩部组织的代谢等,导致病变表现与单纯肩周炎有所不同。儿童患肩周炎时,MRI检查也能发现肩部软组织的异常改变,但需要由专业儿科医生结合儿童生理特点进行解读,因为儿童肩部组织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MRI表现与成人有一定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