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惊厥发作时全身性惊厥表现为婴儿全身肌肉强烈持续收缩、有典型脑电图痫性放电波型等,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部分性惊厥为身体某一局部肌肉抽搐且意识多清楚;发作间期婴儿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一般情况改变及肌张力改变、反射异常等神经系统表现;新生儿期惊厥表现不典型,婴儿期(1-12个月)全身性与部分性表现均可见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婴儿惊厥表现多样且不同阶段不同病因有差异,需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一、发作时的表现
1.全身性惊厥
典型表现:婴儿全身肌肉出现强烈、持续的收缩。表现为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面部肌肉抽动,牙关紧闭,口周发绀,四肢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可伴有意识丧失。例如,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婴儿全身性惊厥时脑电图可出现典型的痫性放电波型,提示大脑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婴儿均可发生,尤其是对于有癫痫家族史或既往有脑损伤等高危因素的婴儿更易出现。
持续时间: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如果惊厥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属于惊厥持续状态,需要紧急处理,因为长时间的惊厥可能导致脑缺氧等严重并发症,影响婴儿的脑发育等。
2.部分性惊厥
局限性肢体抽搐: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肌肉抽搐,如一侧上肢或下肢的抽动,可伴有该部位的感觉异常,但意识多清楚。例如,有的婴儿可能只是单侧的手指或脚趾出现间断性的抽动,这种情况相对全身性惊厥来说,发作时婴儿的意识受影响较小,但也需要密切观察,因为部分性惊厥可能会发展为全身性惊厥。这种情况在婴儿中也可能因局部的刺激因素引起,如局部的炎症等,但也可能是脑部局部病变的表现。
二、发作间期的表现
1.一般情况
精神状态:发作间期婴儿可能看起来精神萎靡,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较平时迟钝。有的婴儿可能会出现嗜睡的情况,这与惊厥发作时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导致的能量消耗等有关。对于有过惊厥发作的婴儿,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的变化,因为精神状态的异常可能提示脑部仍存在异常情况。
食欲:部分婴儿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这是因为惊厥发作对婴儿的身体是一种应激,可能影响胃肠道的功能。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惊厥发作后婴儿的消化酶分泌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导致食欲下降。需要注意的是,要区分是惊厥本身引起的食欲减退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如是否存在口腔疼痛等其他伴随问题。
2.神经系统表现
肌张力改变:有些婴儿在发作间期可能会出现肌张力异常。比如,肌张力增高时,婴儿的肢体较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而肌张力降低时,肢体松软,活动时感觉无力。肌张力的改变与惊厥发作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长期的肌张力异常可能会影响婴儿的运动发育。例如,肌张力持续增高可能会导致婴儿的运动姿势异常,影响其正常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展。
反射异常:婴儿的原始反射可能会出现异常。例如,拥抱反射可能减弱或增强,吸吮反射也可能出现异常。反射异常是神经系统受损的一个重要表现,通过检查婴儿各种反射的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脑部的功能状态。比如,拥抱反射减弱可能提示脑部有损伤,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来明确病因。
三、不同年龄婴儿惊厥表现的特点
1.新生儿期
表现不典型: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往往不太典型,可能只是出现呼吸暂停、面色苍白或发绀、眼球震颤、眨眼动作或咀嚼运动等。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惊厥的表现不像较大婴儿那样典型地出现肢体的强直或阵挛性抽搐。例如,有的新生儿可能只是间断地出现呼吸节律的改变,容易被家长忽视,需要医生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这与新生儿的脑部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关,其大脑皮层的抑制功能较差,惊厥发作时的表现相对多样且不典型。
2.婴儿期(1-12个月)
全身性与部分性表现均可见:在婴儿期,全身性惊厥和部分性惊厥都可能出现。全身性惊厥时可能出现前面所述的双眼上翻、四肢抽搐等表现,而部分性惊厥可能以某一肢体的局部抽动为主。同时,婴儿期的惊厥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热、低钙、脑部感染等。例如,由高热引起的惊厥在婴儿期较为常见,多发生在体温骤升时,惊厥发作后一般情况良好,这与其他病因引起的惊厥可能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惊厥,在婴儿期都需要及时就医,因为婴儿的脑部发育尚未成熟,惊厥可能对脑功能产生较大影响。
总之,婴儿惊厥的表现多样,不同阶段和不同病因引起的惊厥表现有所差异,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惊厥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