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是肝脏炎症统称,病因多样,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二者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有异同,肝炎需据不同病因治疗,乙肝关键是抗病毒及综合治疗,儿童、孕妇、老年人患肝炎或乙肝各有特殊情况需关注。
一、定义与范畴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肝炎的范畴更宽泛,是一个较大的疾病集合概念。
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肝炎这个大范畴下的一种特定类型,它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乙肝病毒主要侵犯肝脏,可导致肝脏出现炎症、坏死、纤维化等病理改变。
二、病因差异
肝炎:病因多样,除了乙肝病毒外,甲肝病毒、丙肝病毒等嗜肝病毒感染可引发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由特定药物引起,如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等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引发肝炎;酒精性肝炎与长期大量饮酒密切相关,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过量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损伤肝细胞;自身免疫性肝炎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脏组织引起的;还有中毒性肝炎,如误食有毒物质等。
乙肝:病因相对单一,就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母婴传播(乙肝病毒阳性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将病毒传给婴儿)、性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进而引发肝脏病变。
三、临床表现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也可能有黄疸表现(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检查都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等异常。
不同点:乙肝有其相对特异的一些表现,比如慢性乙肝患者可能会有肝掌、蜘蛛痣等体征,部分乙肝患者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且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如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等)呈阳性等有别于其他类型肝炎的特异性指标。而其他类型肝炎有各自病因相关的特点,比如甲肝起病较急,黄疸前期症状相对明显,病程呈自限性;药物性肝炎有明确的用药史,在停药后部分情况可好转等。
四、诊断方法区别
肝炎:需要综合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病原学检查(如甲肝抗体、丙肝抗体等相应病原相关抗体或抗原检测)、自身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自身抗体)等,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可辅助判断肝脏形态结构变化等。
乙肝:除了一般肝炎的诊断项目外,重点依靠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检测来明确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以及感染的具体状态,还会进行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以了解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等,对于病情评估和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五、治疗原则差异
肝炎: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病毒感染性肝炎需进行抗病毒等针对性治疗;药物性肝炎需停用可疑药物,进行护肝等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炎首要的是戒酒,同时进行护肝及针对并发症的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则多需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乙肝: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治疗,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等)和干扰素类药物等,通过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来延缓病情进展,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还需要进行护肝等综合治疗措施,并且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定期监测乙肝病毒标志物、肝功能、肝脏影像学等指标来调整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感染乙肝需更加谨慎评估,母婴传播是儿童乙肝的重要途径,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需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阻断。儿童肝炎不管是哪种病因引起,在治疗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药物选择和剂量等需更加精准,避免使用对儿童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且要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孕妇:孕妇若患有乙肝,需关注母婴传播风险,进行母婴阻断措施,同时孕期用药要权衡利弊,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且能控制乙肝病情的治疗方案,产后要注意自身病情监测和婴儿的随访。
老年人:老年人患肝炎或乙肝时,机体功能衰退,肝脏代谢、解毒等功能下降,治疗时要更注重药物的肝毒性等不良反应,用药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肝功能和全身状况,对于乙肝抗病毒治疗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等因素对治疗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