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是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是泌尿系统严重疾病信号,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常见原因有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疾病、感染性疾病、结石、肿瘤)和全身性疾病(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CT、膀胱镜),治疗针对病因,包括抗感染、碎石或手术取石、手术等,还需一般治疗即休息、多饮水。
一、血尿的分类
肉眼血尿:肉眼能看到尿呈红色或洗肉水样。
镜下血尿:借助显微镜观察,每高倍视野中红细胞数超过3个。
二、血尿的常见原因
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因链球菌感染后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出现血尿,同时可伴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IgA肾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多见,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发作性肉眼血尿,可伴有蛋白尿等。
感染性疾病: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感染可导致尿路黏膜充血、水肿、出血,从而引起血尿,患者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相对常见,与生理结构等因素有关,女性由于尿道短等原因较男性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结石移动时可损伤尿路黏膜引起出血导致血尿,患者常伴有肾绞痛等症状,不同年龄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代谢等因素与结石形成相关,比如饮水少、高钙饮食等易导致结石形成。
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丰富,容易发生坏死、破溃,从而引起血尿,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肾肿瘤男性相对多见,膀胱肿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长期吸烟等是膀胱肿瘤的高危因素。
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异常可导致全身多部位出血,包括泌尿系统出血引起血尿,不同年龄均可发病,白血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有一定发病率,血液病的诊断需要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可累及肾脏等多个脏器,导致肾小球肾炎等病变出现血尿,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
三、血尿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年龄、性别、血尿发生的诱因(如是否有感染、外伤等)、血尿的特点(是全程血尿还是初始血尿、终末血尿等)、伴随症状(如是否有疼痛、水肿、发热等)以及既往病史等。例如儿童出现血尿伴有水肿、高血压,要考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能;中老年无痛性肉眼血尿要警惕泌尿系统肿瘤。
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和泌尿系统检查,全身检查观察患者有无贫血、皮疹等,泌尿系统检查触摸肾脏、膀胱等有无异常肿块、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明确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形态等,若为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多为畸形红细胞;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多为正常形态。同时可检查尿中有无蛋白、白细胞等。
血液检查:如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凝血功能检查了解凝血情况,自身抗体检查等协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初步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有无结石、肿瘤、积水等情况,对结石的诊断敏感性较高,能发现直径大于0.5cm的结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进行超声检查,儿童检查时需注意适度使用超声检查。
CT检查:对于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等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等,能发现较小的病变,中老年患者若怀疑泌尿系统肿瘤等情况可考虑进行CT检查。
膀胱镜检查:对于膀胱、尿道病变引起的血尿有重要诊断价值,可直接观察膀胱内情况,发现肿瘤、炎症等病变并可取活检,适用于年龄较大、血尿原因不明且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但检查有一定创伤性。
四、血尿的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血尿,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若是泌尿系统结石引起,根据结石的大小、部位等采取相应治疗,如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促进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对于泌尿系统肿瘤引起的血尿,多需要手术治疗等。
一般治疗: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饮水,增加尿量,减少尿液中有害物质对尿路黏膜的刺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要特别注意护理,保证充足休息,鼓励多饮水;中老年患者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