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可手术治疗,早期可关节镜清理,适合早期有游离体等病变者;年龄轻、力线异常者可选截骨术;晚期保守无效者可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有禁忌证,全身情况差、局部皮肤感染禁忌,儿童罕见不考虑,孕妇优先保守,体弱老年需严评风险、个性化康复。
一、可以手术治疗的情况及对应手术方式
1.关节镜清理术
适用于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早期,存在关节内游离体、较多增生的滑膜组织或少量软骨磨损的患者。通过关节镜进入膝关节腔,清理关节内的炎性滑膜、游离体等,改善关节的疼痛和活动功能。例如,有研究表明,对于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早期患者行关节镜清理术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可明显降低,关节活动度也有所改善。
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均可考虑,但对于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如心肺功能等,因为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女性患者在围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可能进展较快,若符合手术指征也可考虑该手术,但要注意术后康复中激素水平对恢复的潜在影响。生活方式方面,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频繁屈膝活动的患者,关节镜清理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但术后需调整生活方式以延缓疾病进展。有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病史的患者,若关节内有明显的游离体等病变,关节镜清理术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2.截骨术
适用于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室受累为主,且患者年龄相对较轻、膝关节力线明显异常的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通过截骨改变膝关节的力线,使膝关节的负荷重新分布,减轻病变间室的压力,从而延缓关节退变的进展。比如,对于因膝内翻导致内侧间室严重退变的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可使内侧间室的负荷减轻,研究显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在一定时间内可得到改善。
年龄上,年轻患者更适合截骨术,因为截骨术后膝关节还有较长的使用年限,而老年患者可能更倾向于关节置换术。女性患者若力线异常明显且符合截骨术指征,也可考虑该手术,但要考虑到女性可能面临的生育等特殊情况对术后康复的影响。生活方式方面,截骨术后患者需要改变之前导致力线异常的活动方式,如长期的不良步态等,以维持截骨后的力线效果。有明确膝关节力线异常且间室退变为主的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病史的患者适合截骨术。
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适用于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晚期,关节软骨严重磨损、骨质增生明显、疼痛剧烈且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彻底替换受损的膝关节,恢复膝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显著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可从术前的7-8分降低到1-2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也能大幅提高。
年龄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老年患者也可以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但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是否有严重的心肺疾病、糖尿病等。女性患者在术后康复中要注意激素水平对伤口愈合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要考虑到女性可能更注重术后膝关节外观和功能对日常生活和社交的影响。生活方式上,术后患者需要逐渐适应新的膝关节功能,调整日常活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损伤人工关节的活动。有长期严重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病史,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适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二、手术治疗的禁忌证及特殊人群考虑
1.禁忌证情况
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如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患者,一般不适合进行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因为手术创伤可能会加重全身状况的恶化。
膝关节局部皮肤有感染病灶的患者,若进行手术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此类患者禁忌手术。
2.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在儿童中非常罕见,一般儿童的膝关节病变多与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其他疾病相关,所以儿童通常不考虑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进行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手术需要谨慎评估。手术可能带来的麻醉风险、术后恢复中的用药等问题都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一般优先考虑保守治疗,如物理治疗等,待分娩后再根据病情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体弱老年患者:体弱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要更加严格地评估手术风险。在术后康复过程中,要加强护理,如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体弱患者术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