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盆腔痛(周期性下腹痛、非经期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肠道相关疼痛(排便痛、肠道周期性疼痛)、月经异常(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紊乱)、不孕(发生率约30%-50%及相应不孕机制),还有其他特殊部位异位的相关症状(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致肠道梗阻、泌尿系统症状,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致经期咯血、胸痛)。
一、疼痛症状
(一)盆腔痛
1.周期性下腹痛:多为继发性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通常在月经开始前1-2天出现,月经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缓解,可持续整个经期。例如,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约70%-8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盆腔痛,且这种疼痛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异位内膜组织在经期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反应有关。
2.非经期慢性盆腔痛:部分患者在非月经期间也会出现盆腔部位的慢性疼痛,可持续存在,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能表现为隐痛、胀痛等。
(二)性交痛
1.表现:一般发生于性交过程中或性交后,疼痛部位多为深部盆腔痛。这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可能种植在盆腔腹膜、子宫直肠陷凹等部位,性交时宫颈受到碰撞以及子宫收缩上提等刺激,引起疼痛。据统计,约30%-4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性交痛。
(三)肠道相关疼痛
1.排便痛:当异位内膜累及肠道时,患者在排便前后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尤其在月经期间更为明显。例如,异位内膜侵犯直肠、乙状结肠时,会导致患者在月经期出现排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感以及排便时疼痛加剧等症状。这是由于异位内膜组织在肠道局部经期出血,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及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所致。
2.肠道周期性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肠道周期性疼痛,如在月经期间出现腹痛、腹泻等类似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但与肠道本身的器质性病变不同,是由异位内膜影响肠道功能引起。
二、月经异常
(一)经量增多
1.原因及表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影响子宫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子宫肌层收缩不协调等情况,从而引起月经量增多。患者月经周期可能基本正常,但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部分患者可伴有大血块。研究发现,约15%-3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经量增多的情况。
2.对身体的影响:长期经量增多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二)经期延长
1.表现:患者月经持续时间较正常情况延长,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一般为3-7天,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超过7天,甚至长达10余天。这是因为异位内膜影响了子宫内膜的正常脱落和修复过程,导致经期延长。
(三)月经周期紊乱
1.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提前或推迟的情况,月经周期时长可能不再规律。其发生与异位内膜对内分泌调节的干扰以及盆腔环境的改变有关。
三、不孕
(一)不孕发生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约30%-50%的患者合并有不孕。
(二)不孕机制
1.盆腔环境改变:异位内膜组织会引起盆腔内炎性反应,产生大量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这些物质会影响输卵管的蠕动功能,导致输卵管拾卵及运输受精卵的功能受损。
2.免疫功能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发生改变,例如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的功能异常,影响了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
3.卵巢功能受影响:异位内膜可能破坏卵巢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卵子的排出和发育,从而导致不孕。
四、其他特殊部位异位的相关症状
(一)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症状
1.肠道梗阻表现:如果异位内膜侵犯肠道肌层较深,形成肿块,可能导致肠道梗阻,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较为严重。
2.泌尿系统症状:当异位内膜累及泌尿系统,如膀胱时,患者可能出现周期性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尿。这是因为异位内膜组织在膀胱黏膜下生长,经期出血刺激膀胱黏膜引起相应症状。
(二)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症状
1.经期咯血:少数情况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种植在肺部,患者可能出现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咯血症状,即在月经期间出现咳嗽、咯血等表现,这是由于肺部的异位内膜组织在经期出血所致。
2.胸痛: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胸痛,疼痛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与肺部异位内膜的位置和病变程度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