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原因多样,包括创伤性(急性外伤、慢性劳损)、炎症性(膝关节滑膜炎、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及其他(肿瘤、血管性因素)等;治疗有一般治疗(休息、冷敷热敷)、药物治疗(据病因选药)、物理治疗(理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严重情况时),需综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治疗方式。
一、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的常见原因
(一)创伤性因素
1.急性外伤:如运动中突然的扭伤、撞击等,可能导致膝关节周围的韧带损伤(如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或骨折等。年轻人运动损伤较为常见,不同性别在运动方式不同时发生风险有差异,男性可能更多参与对抗性强的运动,女性在运动姿势不当等情况下也易出现。例如足球运动中急转急停易导致膝关节扭伤,滑雪时摔倒可能造成膝关节骨折等。有明确外伤病史的人群出现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需首先考虑此类因素。
2.慢性劳损:长期过度使用膝关节,如长跑运动员、舞蹈演员等,膝关节软骨、滑膜等结构反复受到磨损,可引起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本身的退变基础上,长期劳损会加速病情进展,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因慢性劳损出现问题,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膝关节慢性劳损概率增加。
(二)炎症性因素
1.膝关节滑膜炎:多种原因可引起滑膜炎,如感染(细菌、病毒等感染累及膝关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累及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于中年女性,病情呈慢性进展,除膝关节肿胀疼痛外,常伴多关节对称性受累;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有高尿酸血症基础的人群,男性相对更常见,往往在进食高嘌呤食物后诱发急性发作,导致膝关节红肿热痛。
2.风湿性关节炎: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青少年多见,发病前多有链球菌感染病史,如扁桃体炎等,膝关节可出现肿胀疼痛,且具有游走性特点,不同关节可交替受累。
(三)退行性因素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剥脱,骨质增生等,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失衡,发病风险增加。肥胖人群膝关节承受压力更大,会加速膝关节软骨的退变,从而更容易出现骨关节炎导致的肿胀疼痛。
(四)其他因素
1.肿瘤:膝关节周围的骨肿瘤、滑膜肿瘤等也可引起肿胀疼痛,多为逐渐起病,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可能伴有局部肿块等表现,相对较为少见,但需引起重视。
2.血管性因素:如膝关节周围的血管病变,影响血液供应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但相对罕见。
二、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减少膝关节的活动,避免加重损伤或炎症,让膝关节得到充分休息,尤其是创伤、急性炎症等情况,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处理。对于不同年龄人群,休息的时间和方式需根据具体病情调整,如儿童运动损伤后休息时间相对较短,但也需足够让损伤组织修复。
2.冷敷与热敷:在急性期(一般指创伤后或炎症急性发作初期,通常72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可减轻肿胀和疼痛;在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可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症状。但要注意冷敷和热敷的时机和方法,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
(二)药物治疗
根据不同病因选择相应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缓解炎症性疼痛和肿胀,像布洛芬等,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的禁忌,如胃肠道功能差的人群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需谨慎。对于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滑膜炎等,需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感染病原体等情况选用。
(三)物理治疗
1.理疗:如超声波治疗、红外线治疗等,可改善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和肿胀。不同年龄人群在物理治疗时需注意能量等参数的调整,儿童皮肤娇嫩,需选择合适的能量强度。
2.康复训练: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膝关节康复训练,如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股四头肌力量训练等,有助于增强膝关节稳定性,促进功能恢复,但训练需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训练加重损伤。
(四)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情况,如严重的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骨关节炎终末期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韧带重建术、半月板修整或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手术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等情况有所不同,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但在身体条件允许下可通过手术改善膝关节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