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真菌感染症状因感染部位和真菌种类不同而异,体癣与股癣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红斑等且多有瘙痒;手癣足癣症状多样,足癣有水疱型、间擦糜烂型、鳞屑角化型,手癣与足癣类似;头癣中白癣多见于儿童有灰白鳞屑斑等,黄癣有碟形黄癣痂等,黑癣有散在小片鳞屑斑等;甲真菌病表现为指甲或趾甲变色、增厚等,发现皮肤异常表现怀疑真菌感染应及时就医检查并治疗。
一、体癣与股癣
皮肤损害表现:通常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的红斑,边缘清晰,略微隆起,红斑的边缘常有小丘疹、水疱等,中心部位炎症相对较轻,可能趋于消退。例如,在股部(股癣),由于局部温暖潮湿,皮疹常可向周围蔓延扩大,皮疹边缘不断有新的皮损出现,呈现出典型的边界清楚的环状形态。年龄较小的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发生体癣或股癣时,皮疹可能相对更红且瘙痒感更明显,因为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对真菌感染的反应可能更剧烈。
瘙痒症状: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瘙痒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瘙痒较为剧烈,会忍不住搔抓,而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进而引发继发感染等问题。对于女性患者,由于会阴部等特殊部位可能也会受到影响,瘙痒可能会对日常生活和睡眠等造成较大干扰;老年患者皮肤干燥,发生体癣或股癣时瘙痒可能相对更突出,且搔抓后容易引起皮肤干燥加重、皲裂等情况。
二、手癣与足癣
足癣的不同类型表现:
水疱型:常见于足跖、足缘等部位,出现成群或散在的小水疱,水疱壁厚,内容物清澈,周围炎症不明显,瘙痒明显。在夏季,由于足部出汗多,环境温暖潮湿,更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水疱型足癣容易发作且症状可能加重。儿童活泼好动,足部出汗多,若不注意足部卫生,更容易发生水疱型足癣,且儿童可能因瘙痒而不自觉地搔抓,导致水疱破裂后感染扩散。
间擦糜烂型:多见于趾间,尤其是第3-4趾、4-5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去除白皮后,基底部呈红色糜烂面,有少量渗液,瘙痒剧烈,常因搔抓继发细菌感染而有恶臭。肥胖人群、多汗者以及长时间穿不透气鞋子的人更容易出现间擦糜烂型足癣,因为这些因素会导致局部更加潮湿,为真菌滋生创造有利条件。
鳞屑角化型:常见于足跟、足跖部,皮肤干燥、增厚、粗糙、脱屑,冬季容易发生皲裂,一般瘙痒不明显,但病情顽固,病程较长。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本身逐渐老化,水分流失多,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鳞屑角化型足癣,且恢复相对较慢。
手癣的表现:手癣的症状与足癣类似,也可分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等,但手部因经常接触外界物品,活动较多,手癣的水疱可能相对较小,鳞屑角化型手癣也可出现手部皮肤增厚、粗糙、脱屑等表现,且手癣可能与足癣相互感染,患者往往先有足癣,然后单侧手部出现感染,也有双手同时发病的情况。
三、头癣
不同类型表现:
白癣:多见于儿童,起初为单个或多个圆形灰白色鳞屑斑,病发在离头皮0.3-0.8cm处折断,外围有白色菌鞘。随着病情发展,皮疹可逐渐扩大,数目增多。儿童头部皮肤较薄,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白癣的皮疹扩散可能相对较快,且由于头皮瘙痒,儿童可能会频繁搔抓,导致皮疹范围扩大,甚至可能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
黄癣:典型表现为碟形黄癣痂,去除痂后可见潮红湿润的糜烂面,有特殊鼠尿臭味,病发干燥、无光泽,永久性脱发。黄癣在过去相对常见,现在随着卫生条件改善有所减少,但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人群中仍可能出现,儿童感染黄癣后,对头皮和头发的损害较为严重,可能导致永久性脱发,影响外貌和心理健康。
黑癣:好发于儿童及成人,表现为散在的小片鳞屑斑,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呈黑色小点状。黑癣的皮疹相对较隐匿,容易被忽视,若不及时治疗,也可能导致头皮炎症和头发受损。
四、甲真菌病
指甲或趾甲的改变:指甲或趾甲出现变色,如甲板浑浊、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变脆易碎,甲分离,甲下可有碎屑堆积等。例如,甲板可能由透明逐渐变为灰白色、黄色等,质地变厚,与甲床分离,影响手指或脚趾的外观和功能。老年人指甲本身可能就较为脆弱,发生甲真菌病时,症状可能更明显,且治疗相对困难,因为老年人新陈代谢相对缓慢,药物吸收和代谢可能与年轻人不同。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并发甲真菌病,且甲真菌病可能会影响足部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需要特别注意,此类患者发生甲真菌病时,应积极控制血糖,同时规范治疗甲真菌病。
皮肤真菌感染的症状多样,一旦发现皮肤有异常的红斑、水疱、脱屑、瘙痒等表现,怀疑有皮肤真菌感染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