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引起原因包括年龄因素(40-60岁中老年人高发,儿童青少年少)、生活方式因素(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疾病因素(肩部外伤、其他疾病影响);注意事项有日常生活要姿势管理、避免肩部过度劳累,运动康复要适度、注意运动时机,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运动要温和且保暖、糖尿病患者要关注血糖控制。
一、肩周炎的引起原因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肩袖等组织的弹性和强度下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等问题更容易出现,从而增加肩周炎的发病风险。一般40-60岁的中老年人是肩周炎的高发人群,这与该年龄段人体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密切相关。
儿童和青少年相对较少患肩周炎,因为他们肩关节周围组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结构和功能较为良好,发生退行性改变的概率极低。
2.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过度活动:如从事需要频繁肩关节活动的职业,像画家、打字员等,或者进行过度的肩关节运动训练,如游泳运动员长期进行大量划水动作,会使肩关节软组织反复受到牵拉、磨损,导致局部损伤积累,进而引发肩周炎。
姿势不良:长时间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会使肩关节长时间处于不良的力学环境中,导致肩关节周围肌肉失衡,影响肩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肩周炎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室职员,由于长期保持含胸低头的姿势,肩关节周围肌肉容易紧张,而背部肌肉相对松弛,这种肌肉失衡状态易引发肩周炎。
3.疾病因素
肩部外伤:肩部曾有过骨折、脱位等外伤史,在外伤恢复过程中,如果肩关节活动过早或康复训练不当,可能会导致肩关节粘连,进而发展为肩周炎。比如肩部骨折后长时间固定,没有进行规范的康复锻炼,就容易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引发肩周炎。
其他疾病影响: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与肩周炎的发生有关,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影响肩关节周围神经、血管的功能,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营养代谢异常,增加肩周炎的发病几率。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肩周炎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要高。
二、肩周炎的注意事项
1.日常生活注意
姿势管理: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坐立时应保持脊柱挺直,肩部放松,避免含胸驼背;站立时也要挺胸抬头,使肩关节处于正常的生理位置。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建议每隔一段时间(一般40-60分钟)就起身活动一下肩关节,做一些简单的肩部伸展动作,如左右旋转肩部、前后摆动手臂等,每次活动5-10分钟,以缓解肩关节周围肌肉的紧张。
避免肩部过度劳累: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肩关节进行过度的重复性动作,如长时间提重物,提重物时肩关节需要承受较大的重量,会加重肩关节周围组织的负担。如果必须提重物,应尽量使用双手,平均分配重量,减轻单侧肩关节的压力。同时,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用肩关节,如长时间打麻将、玩电脑游戏等,每隔一段时间要让肩关节得到休息。
2.运动康复注意
适度运动:进行适合肩周炎康复的运动,如爬墙运动,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使上肢尽量高举,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爬行的高度逐渐增加;还有钟摆运动,患者弯腰垂臂,使患侧手臂像钟摆一样自然摆动,前后左右方向都要进行,每次摆动10-15次,每天3-4组。但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肩关节损伤加重。运动强度应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以肩关节不感到明显疼痛为度。
运动时机:在肩周炎的不同阶段运动方式有所不同。在急性期,肩关节疼痛较为明显,应以休息为主,可进行一些轻柔的被动活动,如由他人帮助进行肩关节的小幅度屈伸、旋转等活动,避免主动运动加重炎症反应;在缓解期,可以逐渐增加主动运动的幅度和强度,进行上述的爬墙、钟摆等运动;在康复期,要加强运动的强度和难度,进一步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但仍要注意循序渐进。
3.特殊人群注意
老年人:老年人患肩周炎时,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运动幅度不宜过大,速度要缓慢,避免因运动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导致肩关节再次损伤。同时,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肩部的保暖,寒冷刺激会加重肩关节周围肌肉的紧张,诱发疼痛。可佩戴肩部保暖护具,如肩部保暖围巾等,在寒冷天气或空调房间中要注意肩部的保暖。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患肩周炎时,除了要遵循肩周炎一般的注意事项外,还需要更加关注血糖的控制。因为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肩周炎的康复,所以要严格按照糖尿病的饮食和治疗方案进行,保持血糖稳定。在运动康复时,要注意运动后监测血糖,避免因运动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运动时间不宜选择在血糖较低的时候,如空腹状态下。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进食一些含糖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