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药物、物理、手术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物理治疗包含热敷、冷敷、运动疗法;手术有关节置换术、关节镜手术;生活方式上要管理体重、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关节保暖,以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
一、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和疼痛。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非甾体抗炎药能有效缓解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和肿胀,例如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使用布洛芬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时,约60%-70%的患者疼痛能得到明显改善。但需要注意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以及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甲氨蝶呤是常用的DMARDs,它可以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众多研究证实,甲氨蝶呤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能延缓关节结构破坏,长期使用可使约70%的患者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但甲氨蝶呤有肝毒性等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要调整剂量或避免使用。
3.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针对参与炎症反应的特定细胞因子发挥作用。以英夫利西单抗为例,在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治疗中,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炎症症状、改善功能,临床研究显示约80%的患者在使用后病情活动度明显降低。但生物制剂价格较高,且可能增加感染等风险,使用前需评估患者感染风险,有活动性感染的患者不宜使用。
二、物理治疗
1.热敷:对于骨关节炎等疾病,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一般使用温度适宜的热毛巾或热敷袋,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要注意控制温度和热敷时间,避免烫伤。
2.冷敷: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例如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患处,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但对于患有雷诺病等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冷敷可能会加重病情,需谨慎使用。
3.运动疗法
有氧运动:如游泳,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重,同时锻炼肌肉力量。对于不同年龄的关节炎患者,游泳都是较好的运动方式。年轻人可以进行较快速度的游泳锻炼,老年人则可选择慢泳或水中漫步等方式,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关节活动度训练: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度训练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例如手指关节炎患者进行握拳、伸指等动作,每天多次,每次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但训练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关节损伤,对于关节畸形严重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训练。
三、手术治疗
1.关节置换术:适用于晚期关节炎患者,如严重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临床数据显示,术后约90%的患者疼痛得到缓解,关节活动度明显提高,能恢复正常的行走等日常活动。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假体松动等,对于老年患者还要考虑其身体的耐受能力,术前需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肺功能等。
2.关节镜手术:对于一些早期的膝关节、肩关节等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手术可以清理关节内的病变组织,如滑膜、游离体等。例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清理术能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但该手术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筛选患者,对于关节病变严重、有广泛粘连等情况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四、生活方式调整
1.体重管理:对于肥胖的关节炎患者,减轻体重可显著减轻关节负重,从而缓解关节炎症状。研究表明,体重每减轻10公斤,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可减少约30-40公斤,能有效延缓关节软骨的磨损。肥胖患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控制体重,饮食上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运动可选择适合自己的低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
2.避免过度劳累: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关节姿势的人群,要注意避免关节过度劳累。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每隔1-2小时要活动一下颈部关节,做一些颈部的伸展运动;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要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时间,避免关节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对于老年患者,更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行走、站立等。
3.注意关节保暖:寒冷刺激可能会加重关节炎症状,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关节炎患者要注意关节的保暖,如佩戴护膝、护腕等。对于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的患者,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诱发病情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