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感染如EB、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致反复低烧,儿童易感染且过度劳累等易诱发,相关指标可辅助诊断;细菌感染如结核、布鲁氏菌感染会引起反复低烧,不同年龄易感性不同,相关试验和血常规等可助诊;支原体感染致支原体肺炎有反复低热,儿童易感染,抗体等检测可助诊。非感染性疾病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反复低热及多系统表现,相关抗体等检测有诊断价值;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可致反复低热,相关血常规、活检等可助诊;其他非感染性疾病如甲亢、中暑也会引发反复低热,相应检查可辅助诊断。
成因:多种病毒可引起反复低烧,如EB病毒感染,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程较长,可出现长达数周的反复低烧,同时伴有乏力、咽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还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感染后可能呈隐性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则易出现反复低热等多系统症状。从年龄因素看,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遭受病毒侵袭引发反复低热;生活方式方面,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病毒感染风险。
相关指标及意义:血常规中淋巴细胞计数及比例可能升高,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如VCA-IgA、EA-IgG等)可辅助诊断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PCR检测可发现病毒核酸存在以提示巨细胞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成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常见引起反复低烧的细菌感染原因,如肺结核,除低热外,还可有咳嗽、咳痰、咯血、盗汗等表现,病程迁延;布鲁氏菌感染也较为常见,多有接触牲畜等病史,可出现反复低热、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细菌的易感性不同,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更易发生细菌感染;生活方式中,不注意个人卫生、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等会增加细菌感染几率。
相关指标及意义: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是筛查结核感染的常用方法,阳性提示有结核感染可能,但需结合临床;布鲁氏菌凝集试验可检测血清中布鲁氏菌抗体,帮助诊断布鲁氏菌感染;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能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支原体感染:
成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支原体肺炎,病程中常出现反复低热,可持续数周,同时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儿童相对更易感染支原体,可能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接触支原体的机会较多有关;生活方式中,密集的人群环境(如学校、幼儿园)易导致支原体传播,增加感染风险。
相关指标及意义:支原体抗体检测是重要依据,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支原体感染,冷凝集试验也可辅助诊断,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非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成因: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女性,可出现反复低热,还伴有面部红斑、关节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表现;类风湿关节炎也可导致反复低热,主要累及关节,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不同性别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从年龄角度,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在特定年龄段有不同的发病特点,如儿童期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也会出现反复低热及关节症状。生活方式中,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环境污染等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关指标及意义: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等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如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可辅助诊断,血常规中可能出现贫血等情况。
恶性肿瘤:
成因:某些恶性肿瘤可引起反复低热,如白血病,除低热外,还可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急性白血病较为常见;淋巴瘤也会出现反复低热,可伴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消瘦等,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生活方式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但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相关指标及意义:白血病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异常,可出现原始及幼稚细胞;骨髓穿刺检查是诊断白血病的关键,可发现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淋巴瘤患者淋巴结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血常规中可能有淋巴细胞比例异常等情况。
其他非感染性疾病:
成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导致机体代谢亢进,出现反复低热,同时伴有心悸、多汗、消瘦、手抖等表现,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不同年龄均可发病;中暑也可引起低热,多发生于高温环境下,如长时间在烈日下劳作或活动的人群,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在高温环境中更易中暑出现低热。
相关指标及意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查显示甲状腺激素升高,促甲状腺激素降低;中暑患者体温轻度升高,血生化等检查可无特异表现,但可通过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