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骨折是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的综合征,由Monteggia于1814年首次描述。其解剖基础与骨骼结构、年龄有关,病因有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内收型、特殊型,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是重要手段,复杂情况可用CT。
一、孟氏骨折的定义
孟氏骨折是一种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的骨折脱位综合征,由意大利外科医生Monteggia于1814年首次描述,故称为孟氏骨折。
二、解剖基础相关影响
1.骨骼结构方面
尺骨近端1/3部位的骨骼相对较为纤细,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相较于其他部位更容易发生骨折。儿童时期,尺骨近端骨骺尚未完全闭合,骨骼的强度和韧性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发生孟氏骨折时,骨骺损伤的情况相对更常见。
桡骨头与尺骨近端的解剖关系紧密,桡骨头的稳定性依赖于周围的韧带结构以及尺骨近端的解剖形态。当尺骨近端发生骨折时,容易影响桡骨头的正常位置,导致桡骨头脱位。
2.年龄因素影响
儿童: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骺和骺板的强度低于干骺端和骨干。在遭受外力时,更容易发生骨折且骨折类型多为青枝骨折等。同时,儿童的关节囊、韧带相对较为松弛,桡骨头脱位在儿童孟氏骨折中更为常见,且复位后相对成人更容易维持位置,但也需要密切观察防止再次脱位。
成人:成人骨骼的强度和韧性相对稳定,孟氏骨折中骨折端的移位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多样。成人的韧带和关节囊相对坚韧,桡骨头脱位的复位难度可能相对儿童有所不同,但一旦发生,同样需要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三、病因
1.直接暴力
如重物直接打击尺骨上1/3部位,可直接导致尺骨骨折,同时由于暴力的传导等因素,可能引起桡骨头脱位。例如,在工业事故中,工人的手臂被重物直接砸中尺骨近端,就可能发生孟氏骨折。
2.间接暴力
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通过桡骨上传至桡骨头,再作用于尺骨近端,导致尺骨上1/3骨折,同时桡骨头向外侧或前外侧脱位。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老年人不慎跌倒,手掌撑地,就有可能发生孟氏骨折。
扭转暴力:肢体处于旋转位时受到外力,尺骨近端受到扭转应力,容易发生骨折,同时伴随桡骨头脱位。比如,运动员在进行体操等运动时,肢体处于扭转状态受到外力冲击,可能引发孟氏骨折。
四、分型
1.伸直型
较为常见,多发生于儿童。尺骨骨折向掌侧成角,桡骨头向前外侧脱位。这种分型的骨折特点是骨折端的移位方向以及桡骨头脱位的方向较为明确,在X线等影像学检查中容易识别。
2.屈曲型
尺骨骨折向背侧成角,桡骨头向后外侧脱位。与伸直型相比,骨折端成角方向相反,桡骨头脱位方向也不同。在诊断时需要与伸直型进行鉴别,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内收型
常见于幼儿。尺骨近侧干骺端骨折,骨折端向内侧成角,桡骨头向外脱位。幼儿由于骨骼的特点,内收型孟氏骨折相对较多见,其治疗方法与成人和大龄儿童有所不同,需要考虑幼儿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
4.特殊型
桡骨头向掌侧脱位,尺骨骨折端向背侧成角。这种分型相对较少见,但在诊断和治疗中也不容忽视,需要准确判断骨折和脱位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五、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受伤部位出现明显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患肢时,疼痛会加剧。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拒绝活动患肢。
肿胀:骨折脱位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随着时间推移,肿胀可能会逐渐加重。如果肿胀严重,可能会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需要密切观察。
畸形:可以观察到尺骨上1/3部位的畸形,如成角、缩短等,同时伴有桡骨头脱位导致的患肢外观异常,例如桡骨头脱位处可能有隆起等。
2.功能障碍
患肢的活动功能明显受限,无法正常进行屈伸、旋转等活动。儿童由于疼痛和肢体的异常,可能完全不能活动患肢,而成人则可能只能进行部分受限的活动。
六、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触摸患肢,检查骨折部位的压痛、骨擦感等情况,同时检查桡骨头的位置,判断是否有脱位以及脱位的方向等。例如,检查桡骨头是否有异常隆起,肘关节的活动范围是否正常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孟氏骨折的重要手段。通过正位、侧位以及斜位X线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尺骨骨折的部位、类型以及桡骨头脱位的情况。例如,正位片可以观察尺骨骨折的长度和移位方向,侧位片可以观察骨折端的成角方向和桡骨头脱位的位置。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孟氏骨折,尤其是骨折端移位不明确或者需要更精确了解骨折三维结构时,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例如,对于一些内收型孟氏骨折,CT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尺骨近侧干骺端的骨折情况以及桡骨头脱位的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