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腮腺炎可通过接种疫苗、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自身免疫力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来实现。接种疫苗是有效方法,要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患者并做好隔离;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需分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接种疫苗
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儿童在18-24月龄时会接种第一剂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4-6岁时接种第二剂。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从而有效预防腮腺炎病毒感染。对于未接种过疫苗且有暴露风险的人群,也可以通过补种疫苗来获得保护,但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
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餐前便后等。研究表明,通过正确洗手可以去除手上沾染的腮腺炎病毒等病原体,降低感染风险。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水冲洗,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即掌心相对揉搓、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2.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对居住环境、学校教室、幼儿园等场所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腮腺炎病毒在相对密闭、不通风的环境中更容易传播,良好的通风可以减少空气中病毒的浓度。同时,还可以对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如使用含氯消毒剂等对桌面、玩具、门把手等进行擦拭消毒。
三、避免接触传染源
1.远离患者
腮腺炎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在腮腺炎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如果必须前往,要佩戴口罩。此外,一旦发现身边有腮腺炎患者,应尽量与其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建议至少1米以上,因为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容易传染给他人。
2.做好患者隔离
腮腺炎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一般为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3天,但至少隔离2周。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要进行单独消毒处理,如衣物、毛巾、餐具等,可以通过煮沸或暴晒等方式进行消毒,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四、增强自身免疫力
1.合理饮食
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多吃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等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橙子、苹果、菠菜等)、牛奶、鸡蛋、鱼肉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蛋白质是身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维生素C可以促进白细胞的活性,增强其吞噬病原体的能力;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等成分是合成抗体等免疫物质的原料。一般来说,儿童每天应摄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00克、奶制品300-400毫升、蛋类40-50克等。
2.适量运动
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适当的运动。儿童可以每天进行至少1小时的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踢毽子等;成年人可以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例如,适度运动可以使免疫细胞更活跃地在体内循环,及时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3.保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至关重要。儿童每天需要保证10-14小时的睡眠时间,青少年需要8-10小时,成年人需要7-9小时。睡眠时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调整和完善。例如,睡眠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等免疫物质,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易感染腮腺炎。除了上述常规预防措施外,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按时带儿童接种疫苗。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儿童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果儿童出现腮腺肿胀等疑似腮腺炎症状,要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隔离和治疗,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如体温、腮腺肿胀情况等。
2.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也需要加强腮腺炎的预防。老年人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在腮腺炎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如果老年人出现发热、腮腺肿痛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因为老年人感染腮腺炎后可能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脑膜炎、胰腺炎等,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3.免疫力低下人群
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人群,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他们的免疫力较低,感染腮腺炎后病情可能更严重,且容易出现并发症。这类人群除了采取上述一般预防措施外,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如尽量避免接触传染源,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后采取被动免疫等措施来预防腮腺炎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