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分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有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表现,无黄疸型症状相对轻;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分急性乙肝(含黄疸型和无黄疸型)和慢性乙肝(分轻度、中度、重度),不同人群患甲乙肝后症状表现及病情进展因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有差异,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一、甲肝的症状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症状表现多样,可分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
(一)急性黄疸型甲肝
1.黄疸前期
多数患者起病较急,可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儿童患者发热相对较常见且体温可能更高些,成人也可出现。同时伴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等症状,此期平均持续5~7天。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咳嗽等,容易被误诊为感冒。
年龄方面,儿童甲肝患者黄疸前期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有时以消化道症状不突出而以发热、皮疹等为首发表现;而老年患者可能全身症状相对更重,恢复相对较慢。
2.黄疸期
发热消退,尿色加深,如浓茶样,随后巩膜、皮肤出现黄疸,黄疸先从巩膜开始,然后逐渐波及全身。黄疸出现后,发热等全身症状逐渐缓解,但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可能加重。此期肝大,质地软,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大,持续2~6周。
对于儿童患者,黄疸期可能因为自身免疫力特点,黄疸出现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老年患者黄疸期要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因为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发生重症肝炎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3.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直至消失,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此期持续1~2个月。儿童患者在恢复期身体恢复相对较快,但仍需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老年患者恢复期要逐步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肝功能等指标。
(二)急性无黄疸型甲肝
此型较为常见,占甲肝病例的大多数。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儿童患者无黄疸型甲肝可能症状更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老年患者无黄疸型甲肝也要注意定期体检,因为可能在无症状情况下病情逐渐进展。
二、乙肝的症状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症状多样,可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
(一)急性乙肝
1.急性黄疸型乙肝
黄疸前期:与甲肝相似,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7.5℃左右,儿童患者发热可能更明显些。此期持续1~21天,平均5~7天。
黄疸期:黄疸出现,尿黄如浓茶,巩膜、皮肤黄染,黄疸持续2~6周。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大。儿童急性乙肝黄疸期恢复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异,年龄小的儿童可能恢复相对较快,但也要注意观察;成人急性乙肝黄疸期要注意休息,避免病情慢性化。
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减轻,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持续1~2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乙肝
症状较黄疸型轻,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痛等,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仅在检查时发现肝功能异常或乙肝标志物阳性。儿童急性无黄疸型乙肝容易被忽视,因为症状不典型;老年患者要注意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二)慢性乙肝
1.轻度慢性乙肝
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等症状,也可无明显症状。体征可有轻度肝大,质地一般中等硬度,可有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有脾大。儿童轻度慢性乙肝要注意生长发育情况,因为乙肝可能影响儿童的营养吸收和生长;老年患者要注意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加重肝脏负担的因素。
2.中度慢性乙肝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患者有明显的上述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体征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肝功能可有异常等。儿童中度慢性乙肝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老年患者要注意基础疾病的共存情况,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治疗时要综合考虑。
3.重度慢性乙肝
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儿童重度慢性乙肝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可能导致生长迟缓等问题;老年患者重度慢性乙肝预后相对较差,要加强支持治疗和病情监测。
无论是甲肝还是乙肝,不同人群由于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不同,症状表现和病情进展有所差异。如果出现疑似甲肝或乙肝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检查、病毒标志物检测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