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骨折出血即颅骨骨折合并颅内出血,症状因骨折部位、出血程度等不同而异,有意识障碍(轻有短暂模糊,中重有不同程度昏迷)、头痛(普遍存在且程度性质各异)、呕吐(颅内压升高致喷射性呕吐)、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运动、感觉、语言功能障碍)、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先升后降或异常,心率代偿后增快,呼吸节律不规则),不同年龄段及有基础病者表现有差异。
一、意识障碍
轻度损伤:若出血量较少、骨折情况相对局限,部分患者可能仅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持续时间较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之后可恢复清醒,但可能伴有头晕、头痛等不适。例如一些因轻微外力导致颅骨骨折合并少量颅内出血的患者,可能短暂感觉头脑不清醒,但很快能恢复正常的思维和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中重度损伤:当出血量较大或骨折累及重要脑功能区域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如昏迷。昏迷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时患者对疼痛刺激可有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存在;中昏迷时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减弱,角膜反射等反射活动减弱;深昏迷时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射消失。比如严重颅脑外伤导致颅骨骨折合并大量颅内出血的患者,可能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需要紧急进行医疗救治。
二、头痛
普遍存在:几乎所有颅骨骨折合并颅内出血的患者都会有头痛症状。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一般是由于颅骨骨折刺激周围的神经组织以及颅内出血引起颅内压升高、脑组织受牵拉等多种因素导致。轻度的头痛可能表现为头部的胀痛、闷痛,随着病情变化,若颅内压持续升高,头痛可能会逐渐加剧,变为剧烈的胀痛或搏动性头痛,患者难以忍受。例如儿童颅骨骨折合并颅内出血时,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用手频繁触碰头部等提示头痛的表现,因为儿童表达能力相对有限,主要通过行为来体现不适。
三、呕吐
颅内压升高表现:颅内出血后,血液积聚在颅内会引起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从而导致呕吐。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即呕吐物呈一股一股地从口中涌出,与胃肠道疾病引起的非喷射性呕吐不同。这是因为颅内压升高使得脑室系统等受到压迫,刺激了相关神经结构引发呕吐反射。比如成人颅骨骨折合并大量颅内出血时,可能会在头痛的同时出现喷射性呕吐,若不及时处理,呕吐会反复发生。
四、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运动功能障碍:如果骨折部位或出血影响到运动中枢或相关传导束,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运动障碍。例如骨折累及额叶、顶叶等部位,可能导致对侧肢体偏瘫,表现为肢体无力、活动受限,不能正常完成抬手、抬腿等动作;若影响到脑神经,还可能出现面瘫等情况,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瘫痪,眼裂增大、口角歪斜等。
感觉功能障碍:当颅内出血或骨折波及感觉传导通路时,患者会出现感觉异常。比如肢体感觉减退,对疼痛、温度等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或者出现感觉过敏,对正常的刺激产生过度的感觉反应。例如患者可能感觉受伤一侧的肢体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
语言功能障碍:若骨折或出血影响到语言中枢,如左侧大脑半球的语言中枢受损,患者可能出现语言表达困难(运动性失语)或理解语言困难(感觉性失语)等情况。运动性失语表现为患者想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无法用流畅的语言准确说出;感觉性失语则是患者能听到别人说话,但不理解其含义,不能正确回应。
五、生命体征变化
血压:颅内出血后,机体为了保证脑部的血液供应,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这是一种机体的代偿机制。但如果颅内压持续过高,血压可能会先升高后降低,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例如在颅内出血早期,血压可能会暂时性升高,收缩压可高于140mmHg,但随着病情进展,若颅内压急剧升高,血压可能逐渐下降,同时伴有心率减慢、呼吸不规则等表现。
心率:一般情况下,颅内压升高时心率会减慢,这也是机体的一种代偿反应,试图通过减慢心率来维持脑灌注压。但当病情危重时,心率可能会增快,提示患者情况危急,需要密切监测和紧急处理。
呼吸:颅内出血影响到呼吸中枢时,呼吸会出现异常,如呼吸节律不规则,可表现为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抽泣样呼吸(表现为不规则的、群集的、强哭样的呼吸)等,这些异常的呼吸节律提示呼吸中枢受到明显影响,病情十分严重。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由于颅骨和脑组织相对较脆弱,颅骨骨折合并颅内出血时可能更易出现呕吐、烦躁不安等表现,且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老年人因为可能存在脑萎缩等情况,颅内缓冲空间相对较大,早期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一旦出现症状往往病情较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颅骨骨折合并颅内出血后可能会使基础疾病加重,病情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