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湿疹的发生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内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使特定基因异常、皮肤屏障功能异常致外界刺激易侵入、免疫系统异常致免疫反应失衡;外部因素有过敏原接触(吸入性如花粉尘螨、食入性如牛奶鱼虾、接触性如化妆品金属)、环境因素(温度湿度不适、空气污染)、感染因素(细菌如金黄葡萄球菌、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真菌如马拉色菌)。
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等。婴儿皮肤薄嫩,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容易出现屏障功能异常。成人如果过度清洁皮肤、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或长期处于干燥环境等,也会破坏皮肤屏障。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后,经皮水分丢失增加,外界的过敏原、刺激物等容易进入皮肤内部,激活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皮炎湿疹的发生。比如,长期用热水烫洗皮肤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层和角质层,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诱发湿疹。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在皮炎湿疹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当机体免疫系统处于失衡状态时,容易出现免疫反应过度激活。例如,特应性皮炎患者往往存在Th1/Th2细胞失衡,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强,导致机体产生过多的免疫球蛋白E(IgE),引发Ⅰ型超敏反应,同时吸引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释放炎症介质,引起皮肤炎症、瘙痒等症状。此外,先天性免疫细胞功能异常,如树突状细胞功能失调,不能正确识别和处理抗原,也会导致免疫反应失调,促进皮炎湿疹的发生发展。
外部因素
过敏原接触
吸入性过敏原:花粉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之一,在花粉传播季节,空气中飘散的花粉颗粒容易被吸入呼吸道并接触皮肤,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皮炎湿疹。例如,春季的蒿草花粉、秋季的豚草花粉等都可能诱发过敏体质人群出现皮肤炎症。尘螨也是重要的吸入性过敏原,尘螨的排泄物、尸体碎片等被人体吸入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尘螨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灰尘多的环境中,如床垫、沙发、地毯等处,长期接触尘螨的人群,患皮炎湿疹的几率会增加。
食入性过敏原:某些食物是常见的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食物中的蛋白质容易未被完全消化吸收而成为过敏原。例如,牛奶中的β-乳球蛋白、鸡蛋中的卵清蛋白等都可能引起婴幼儿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湿疹样表现。成人食用过敏食物后也可能引发皮炎湿疹,如食用海鲜后出现口唇肿胀、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
接触性过敏原:很多物质可通过皮肤接触引起过敏,称为接触性过敏原。常见的如化妆品中的香料、防腐剂、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金属饰品中的镍、橡胶制品中的橡胶添加剂等。例如,使用含有某些香料的化妆品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瘙痒、皮疹等接触性皮炎表现;佩戴含有镍的金属手链后,手腕部位的皮肤可能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
环境因素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皮肤影响较大。寒冷干燥的环境会使皮肤水分流失加快,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例如,在冬季,空气湿度低,皮肤容易干燥起皮,此时皮炎湿疹的发病率可能会升高。而炎热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滋生,同时也会使皮肤出汗增多,汗液的刺激加上潮湿的环境容易引发皮肤炎症。比如,长期处于闷热、潮湿环境中的人群,如浴室工作人员、长期在潮湿仓库工作的人员,患皮炎湿疹的风险相对较高。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如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可刺激皮肤,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的人群,皮肤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此外,室内的空气污染,如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物,也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引发皮炎湿疹。例如,新装修的房屋中如果甲醛等污染物超标,居住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等皮肤问题,进而诱发皮炎湿疹。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皮肤表面常见的细菌,在皮炎湿疹患者的皮肤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率往往较高。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皮肤,引发感染,加重炎症反应。例如,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破损处容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皮肤红肿、渗出加重,瘙痒加剧。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与皮炎湿疹的发生有关。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诱发疱疹性湿疹,多见于特应性皮炎患者,表现为皮肤出现群集性水疱、发热等症状,病情较为严重。此外,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也可能通过影响皮肤免疫功能等机制参与皮炎湿疹的发病过程。
真菌感染:马拉色菌等真菌在皮肤表面正常定植,但在特定条件下,如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可大量繁殖,引发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也可能加重皮炎湿疹的炎症反应。例如,患有脂溢性皮炎的患者,往往合并马拉色菌感染,而脂溢性皮炎与湿疹样表现有一定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