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手术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操作是经尿道用器械切肿瘤)、膀胱部分切除术(适用于局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操作是切肿瘤及周围膀胱组织后缝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适用于多种膀胱癌,男性切前列腺精囊等,女性切子宫附件等,还需尿流改道,如回肠膀胱术、原位新膀胱术等),不同手术有不同适用情况及需考虑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并依此调整操作。
一、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肿瘤体积较小、数目较少、分期较低的患者。对于Ta、T1期的膀胱癌较为常用。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可采用该手术方式,但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基础疾病较多等情况,需在手术前充分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例如,老年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手术前需将血压、心功能调整至相对稳定状态,以降低手术风险。
性别因素:男性和女性患者在手术操作上并无本质区别,但女性患者需注意手术操作时对生殖系统等周围组织的保护。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膀胱癌患者,手术前需劝导其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术后恢复,增加肺部并发症等风险。而有酗酒习惯的患者,也需在术前戒酒,以减少对肝脏等器官功能的影响。
病史: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良好的水平,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有泌尿系统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前列腺增生等,需同时评估其对膀胱肿瘤手术的影响,必要时可在处理膀胱肿瘤的同时或分期处理其他泌尿系统疾病。
2.手术操作:通过尿道插入膀胱镜,利用电切环等器械将膀胱肿瘤切除。手术过程中需尽量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同时注意避免损伤膀胱肌层。
二、膀胱部分切除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局限于膀胱某一部位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肿瘤直径一般小于5cm,且肿瘤未累及膀胱颈、输尿管开口等重要部位。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时,需更加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如老年患者的膀胱顺应性可能下降,术后需注意观察排尿情况,预防尿潴留等并发症。同时,老年患者的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切口愈合。
性别因素:女性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时,要特别注意保护阴道等周围组织,避免手术损伤。
生活方式:有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术前需指导患者控制体重,调整生活方式,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
病史: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患者,术后需加强呼吸道管理,鼓励患者深呼吸、咳痰,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术前需纠正凝血功能异常,以减少手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风险。
2.手术操作:切除膀胱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膀胱组织,然后将膀胱切口缝合。手术需要保证切缘无肿瘤残留,同时尽量保留足够的膀胱容量,以维持患者术后的排尿功能。
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复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且无法进行经尿道手术者、膀胱鳞癌和腺癌等。
年龄因素:年轻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时,需充分考虑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如男性患者术后可能面临尿流改道等问题对性生活、社交等方面的影响,需与患者充分沟通。老年患者行该手术时,除了评估一般脏器功能外,还需考虑其对尿流改道术后生活方式改变的适应能力。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更难以适应佩戴尿袋等情况,需在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告知各种可能的尿流改道方式及其优缺点。
性别因素:男性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需要同时切除前列腺、精囊等组织,女性患者则需要切除子宫、附件等组织,手术操作需根据不同性别患者的解剖结构特点进行调整。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术前需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建议患者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作息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术后恢复。
病史: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时需注意手术应激可能诱发疾病发作,需在围手术期密切监测病情,并采取相应的免疫调节等治疗措施。对于有精神心理疾病病史的患者,术前需评估其心理状态,必要时请心理科会诊,以确保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及术后治疗。
2.手术操作:切除整个膀胱,男性患者通常还需切除前列腺、精囊等,女性患者需切除子宫、附件等,同时需进行尿流改道,如回肠膀胱术、原位新膀胱术等。回肠膀胱术是取一段回肠作为膀胱替代物,将输尿管吻合到回肠上,尿液通过腹壁造口排出体外;原位新膀胱术则是利用患者自身的肠道等组织重建膀胱,使患者能够像正常膀胱一样排尿,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对患者的肠道功能等要求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