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肿瘤与成人脑肿瘤在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存在诸多区别,发病部位上儿童后颅窝及中线部位多见,成人大脑半球常见;病理类型儿童胚胎源性肿瘤多,成人胶质瘤等常见;临床表现儿童颅内压增高表现不典型且易致发育障碍,成人颅内压增高症状典型且多为局部神经功能缺损;治疗预后上儿童治疗需兼顾生长发育,放疗需谨慎,预后与成人有差异;影像学表现也因年龄不同各有特点,这些差异由不同年龄阶段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临床诊疗需充分考虑以制定适合方案。
一、发病部位方面
儿童脑肿瘤:儿童脑肿瘤好发部位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后颅窝及中线部位肿瘤相对多见,比如髓母细胞瘤多发生在小脑蚓部,颅咽管瘤常位于鞍区等中线区域。这与儿童脑部的解剖发育特点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相关,儿童时期后颅窝空间相对较窄,中线结构区域的细胞增殖分化等情况容易导致肿瘤发生。
成人脑肿瘤:成人脑肿瘤以大脑半球肿瘤较为常见,像胶质瘤等多发生在大脑半球部位。这是因为成人大脑半球的脑组织相对更复杂,各种细胞的代谢等活动使得肿瘤更易在该区域发生。
二、病理类型方面
儿童脑肿瘤:儿童脑肿瘤中胚胎源性肿瘤较为多见,例如髓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等。另外,颅咽管瘤在儿童脑肿瘤中也占比较高,颅咽管瘤是由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这与儿童的细胞增殖活性等因素有关,儿童时期细胞分裂增殖相对活跃,胚胎源性细胞残留等情况容易引发此类肿瘤。
成人脑肿瘤:成人脑肿瘤以胶质瘤最为常见,其中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等居多。还有脑膜瘤也是成人常见的脑肿瘤类型,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成人的肿瘤发生更多与长期的环境因素、脑部的慢性损伤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细胞基因突变等有关,胶质瘤的发生与脑部胶质细胞的基因突变累积等密切相关。
三、临床表现方面
儿童脑肿瘤:儿童脑肿瘤由于颅内压增高表现往往较为突出,因为儿童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时颅缝可以裂开,缓解一部分颅内压力,所以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会出现头颅增大等表现。另外,儿童脑肿瘤还容易影响神经功能导致相应的运动、语言等发育障碍,比如肿瘤影响运动中枢可能导致肢体运动异常,影响语言中枢导致语言发育迟缓等。这是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脑部的神经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肿瘤对正在发育的脑部结构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
成人脑肿瘤:成人脑肿瘤颅内压增高症状相对典型,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表现较为常见,而头颅增大等情况较少出现。成人脑肿瘤更多表现为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比如肿瘤位于运动区可能导致对侧肢体偏瘫等,因为成人颅缝已闭合,颅内空间相对固定,肿瘤生长导致颅内压增高更直接地引起典型症状,且成人的神经功能已发育完善,肿瘤对已成熟神经功能区域的影响主要是局部缺损。
四、治疗及预后方面
儿童脑肿瘤:儿童脑肿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手术切除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在手术过程中要更加精细地操作以保护儿童未发育成熟的脑组织。化疗也是儿童脑肿瘤治疗的重要部分,不过要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的化疗药物。放疗在儿童脑肿瘤治疗中需要谨慎,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放疗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内分泌功能等,比如导致生长迟缓、内分泌紊乱等。儿童脑肿瘤的预后相对成人有一定差异,部分儿童脑肿瘤如低级别的胶质瘤等预后相对较好,但由于儿童的特殊性,治疗后的长期随访和康复等非常重要,需要关注儿童治疗后的生长发育、神经功能恢复等多方面情况。
成人脑肿瘤:成人脑肿瘤的治疗以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为主,手术尽量完整切除肿瘤。放疗在成人脑肿瘤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情况制定放疗方案。成人脑肿瘤的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级等密切相关,高级别的胶质瘤等预后相对较差,而脑膜瘤等如果能完整切除预后相对较好。成人在治疗后需要关注肿瘤复发情况以及自身整体健康状况的维持等。
五、影像学表现方面
儿童脑肿瘤:儿童脑肿瘤在影像学上,比如CT或MRI检查中,后颅窝肿瘤的显示相对更能体现儿童特点,像髓母细胞瘤在MRI上多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的实性肿块等。而且由于儿童颅缝未闭,颅骨的影像学表现也与成人不同,可能会有颅骨变薄等情况影响对肿瘤的观察。
成人脑肿瘤:成人脑肿瘤在影像学上,大脑半球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更为典型,比如胶质瘤在MRI上的增强表现等有其相对固定的模式,颅骨一般不会有因颅缝未闭导致的特殊改变。
儿童脑肿瘤和成人脑肿瘤在多个方面存在区别,这些区别是由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生理、病理等特点所决定的,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以制定更加适合不同人群的脑肿瘤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