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可从病史特点、症状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方面鉴别。病史特点需考虑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症状表现包括疼痛特点(骨关节炎隐匿钝痛、类风湿关节炎对称持续伴晨僵、感染性膝关节炎剧烈伴全身症状、痛风性膝关节炎突然剧烈)及其他症状;体格检查看膝关节外观、压痛部位、活动度;辅助检查中影像学有X线、CT、MRI表现不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等有差异。
一、病史特点鉴别
1.年龄与性别因素
膝关节炎中,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膝骨关节炎,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而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其发病与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病史中可询问患者年龄、性别及相关症状出现的时间等情况。
对于年轻患者出现膝关节炎表现,需考虑是否为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等,而中老年患者首先需排查骨关节炎。
2.既往病史
有创伤史的患者需考虑创伤性关节炎可能,比如曾有膝关节骨折、韧带损伤等病史,之后逐渐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等关节炎表现;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需警惕类风湿关节炎等继发膝关节炎的可能;有感染病史,如曾有膝关节化脓性感染等,要考虑感染性膝关节炎。
二、症状表现鉴别
1.疼痛特点
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多为隐匿发作、持续钝痛,早期疼痛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出现疼痛,疼痛部位多在膝关节内侧,可伴有膝关节肿胀、僵硬,晨起时可有短时间僵硬,一般不超过30分钟。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多为对称性、持续性疼痛,常伴有晨僵,晨僵时间多大于1小时,可同时累及多个关节,除膝关节外,还常累及手、足小关节等。
感染性膝关节炎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常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多有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常在夜间发作,疼痛部位多为单侧膝关节,可伴有局部红肿,有高尿酸血症病史者需高度怀疑。
2.其他症状
骨关节炎患者可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如膝内翻或膝外翻等。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关节疼痛、畸形外,还可能出现类风湿结节等关节外表现。
感染性膝关节炎患者除局部症状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如体温升高、精神萎靡等。
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除关节表现外,可伴有耳部痛风石等表现。
三、体格检查鉴别
1.膝关节外观
骨关节炎患者可出现膝关节肿胀,多为骨性肥大,可伴有膝关节内、外翻畸形。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可出现梭形肿胀等表现。
感染性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红肿明显,皮肤温度升高。
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局部红肿,皮肤温度高。
2.压痛部位
骨关节炎压痛多在关节间隙等部位。
类风湿关节炎压痛多为对称性,可在多个关节周围出现压痛。
感染性膝关节炎压痛广泛且剧烈。
痛风性膝关节炎压痛在受累膝关节局部明显。
3.活动度检查
骨关节炎患者活动度逐渐受限,晚期活动度明显下降。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活动度受限情况因病情而异,早期可能活动度影响不明显,晚期活动度严重受限。
感染性膝关节炎患者由于疼痛剧烈,活动度明显受限。
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活动度因疼痛而受限。
四、辅助检查鉴别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患者X线表现为膝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等;类风湿关节炎X线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晚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畸形等;感染性膝关节炎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晚期可出现骨质破坏等;痛风性膝关节炎X线可见痛风石形成等表现。
CT检查:对于骨关节炎患者,CT可更清晰显示关节结构改变,如软骨下骨的微小病变等;类风湿关节炎CT有助于观察关节骨质破坏情况等;感染性膝关节炎CT可辅助判断骨质破坏程度等;痛风性膝关节炎CT对痛风石的显示有一定帮助。
MRI检查:骨关节炎患者MRI可显示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等情况;类风湿关节炎MRI能更早发现关节滑膜炎症、骨髓水肿等;感染性膝关节炎MRI可早期发现关节腔积液、软组织炎症等;痛风性膝关节炎MRI对痛风石的显示及关节内病变情况观察较清晰。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感染性膝关节炎患者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常规可出现轻度贫血等;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血常规一般无特异表现。
血沉(ESR):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膝关节炎等患者血沉常增快,骨关节炎患者血沉多正常或轻度增快。
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膝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CRP多升高,骨关节炎患者CRP一般正常。
自身抗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类风湿因子(RF)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等;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血尿酸升高,但部分患者在发作期血尿酸可不升高;感染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液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