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脐带绕颈1周的孕妇,需密切监测胎心率,定期超声检查,注意胎动情况,采取左侧卧位,并做好随时入院分娩准备,不同人群在各方面有不同考量及注意事项,以保障胎儿安全。
一、密切监测胎心率
监测方法及意义:孕妇可自行使用胎心仪定时监测胎心率,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钟。通过持续监测胎心率能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存在缺氧等情况,因为脐带绕颈1周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影响胎儿的血氧供应,若胎心率异常,如低于110次/分钟或高于160次/分钟,可能提示胎儿有宫内窘迫的风险。对于有条件的孕妇,还可住院进行胎心监护,胎心监护能连续记录胎心变化以及与子宫收缩、胎动的关系,更全面准确地评估胎儿在宫内的状况。
不同人群考虑:对于高龄孕妇或者既往有妊娠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等)的孕妇,由于其妊娠风险相对较高,更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增加胎心率监测的频率,因为这类孕妇的胎儿发生异常的概率可能相对增加。而年轻、无基础疾病的孕妇相对风险稍低,但也不能放松监测,因为脐带绕颈情况可能在孕期发生变化。
二、定期进行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的作用: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脐带绕颈的情况,包括绕颈的周数、脐带的血流情况等。一般建议孕妇按照医生的安排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如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超声监测。通过超声检查能够动态观察脐带绕颈1周的胎儿情况,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羊水情况以及脐带血流等指标。例如,超声可以测量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与舒张末期流速(D)的比值(S/D),正常妊娠晚期S/D应小于3,若S/D值异常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胎盘循环阻力增加,与脐带绕颈有一定关联。
不同人群的超声监测差异:对于肥胖的孕妇,超声检查的难度可能相对较大,但仍需尽量通过调整超声探头的角度等方式准确评估脐带绕颈情况。而对于体型较瘦、子宫位置正常的孕妇,超声检查相对容易获取清晰图像。同时,有多次流产史或不良妊娠史的孕妇,在监测脐带绕颈情况时,超声检查的频率可能需要更频繁,以便更早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注意胎动情况
胎动计数方法及意义:孕妇自己要学会数胎动,一般建议在每天早、中、晚固定时间各数1小时胎动,将3次胎动数相加乘以4,得到12小时胎动数。正常胎动数12小时约30-40次。如果12小时胎动数少于10次,或较前3日胎动次数减少30%,提示胎儿可能有缺氧的情况。因为脐带绕颈1周时,胎动的异常变化可能是胎儿宫内状况改变的早期信号。例如,当胎儿在宫内因脐带绕颈出现不适时,可能会通过胎动的改变来向孕妇传递信息。
不同人群的胎动关注重点:对于多胎妊娠的孕妇,由于怀有多胞胎,胎儿之间的情况相互影响,而且脐带绕颈在多胎妊娠中相对更常见,所以这类孕妇更要密切关注每个胎儿的胎动情况,一旦发现某个胎儿的胎动出现明显异常,要及时就医。而对于初产妇,可能对胎动的感知相对不那么敏锐,需要更加耐心地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胎动计数方法,并且在整个孕期都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
四、采取合适的体位
左侧卧位的好处:孕妇应尽量采取左侧卧位的姿势。左侧卧位可以减少增大的子宫对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流量,有利于改善胎儿的血氧供应。对于脐带绕颈1周的胎儿来说,良好的胎盘血流灌注有助于维持胎儿的正常生理状态。研究表明,左侧卧位可以使子宫-胎盘血流阻力降低,从而改善胎儿的氧供情况。
不同人群的体位调整注意事项:对于有下肢水肿的孕妇,左侧卧位时可以在脚下适当垫高,以促进血液回流,同时也能保持左侧卧位的舒适。而对于肥胖的孕妇,寻找舒适的左侧卧位可能相对困难,这时候可以在背部和腹部适当垫靠枕等辅助工具,确保能够保持左侧卧位的姿势,并且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以适当更换体位,但左侧卧位仍应作为主要的休息体位。
五、做好分娩准备
随时准备入院:虽然37周时胎儿已经足月,但由于存在脐带绕颈1周的情况,孕妇要做好随时入院分娩的准备。要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出现临产征兆,如规律宫缩(每5-6分钟左右出现一次宫缩,每次宫缩持续30秒以上)、阴道见红、破水等情况。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因为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胎头下降等因素导致脐带受到牵拉,从而加重胎儿缺氧的风险,所以及时入院可以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分娩措施,如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等)来保障胎儿的安全。
不同人群的分娩方式选择考量:对于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如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医生会综合考虑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胎儿的大小、脐带绕颈的具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分娩方式。如果孕妇合并有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剖宫产来终止妊娠,以降低分娩过程中孕妇和胎儿的风险。而对于一般情况良好的初产妇,在胎儿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能会尝试阴道分娩,但会在分娩过程中加强胎心监测等,密切关注胎儿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