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力学因素方面垂直压力是主因,摩擦力会损伤皮肤角质层,剪切力与体位密切相关易致血管扭曲影响循环;理化因素刺激包括皮肤潮湿削弱屏障、酸碱度改变损伤皮肤;全身营养状况中营养不良使皮肤抵抗力下降,体重异常增加压疮风险;年龄因素上儿童皮肤薄嫩活动多易受压疮,老年人皮肤弹性差、循环不良易发生压疮。
一、力学因素
(一)压力
1.定义与影响: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因素。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超过2小时,就可引起组织不可逆损害。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身体与床垫、座椅等接触部位受到的压力,如果分布不均,就容易导致压疮发生。在老年人群中,由于皮肤弹性下降、肌肉萎缩等原因,皮肤对压力的耐受能力降低,更易因压力因素发生压疮;而长期坐轮椅的人群,臀部等部位长时间受压,也是压疮的高发部位。
(二)摩擦力
1.定义与影响:摩擦力是指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产生进行性地相对移动所引起的损伤。如患者在床上活动时,皮肤受到床单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会损伤皮肤的角质层。对于婴幼儿,皮肤娇嫩,摩擦力更容易损伤其皮肤屏障;而长期患病卧床的老年患者,皮肤本身较为脆弱,摩擦力的影响更需重视,若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压疮。
(三)剪切力
1.定义与影响:剪切力是由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的进行性相对移位所引起,与体位有密切关系。例如,半卧位时,身体下滑,皮肤和皮下组织就会受到牵拉,导致血管扭曲,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引发压疮。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剪切力的影响有所不同,对于儿童,由于其身体活动度相对较大,在护理过程中若体位调整不当,也可能因剪切力导致压疮;而老年患者本身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剪切力对其血管和组织的影响更为明显。
二、理化因素刺激
(一)皮肤潮湿
1.定义与影响:皮肤经常受汗液、尿液、各种渗出引流液等物质的刺激,会变得潮湿,削弱了皮肤的屏障功能,致使皮肤易破溃、糜烂而继发感染。例如,失禁患者的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发生压疮的风险显著增加。在婴幼儿中,由于其皮肤发育不完善,且可能存在排尿、排便控制能力较差的情况,若不及时清理,皮肤潮湿更容易引发压疮;对于老年患者,若存在尿失禁、便失禁等情况,同样需要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干燥,以降低压疮发生风险。
(二)酸碱度影响
1.定义与影响:当皮肤受到汗液、尿液等酸性或碱性物质刺激时,会改变皮肤的酸碱度,破坏皮肤的酸性保护膜,使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增加压疮发生的可能性。比如,尿液呈弱碱性,长期接触皮肤会损伤皮肤;汗液若长时间停留在皮肤表面,也可能因其中的成分改变皮肤酸碱度而影响皮肤状态。在不同人群中,酸碱度对皮肤的影响有所差异,儿童皮肤的pH值与成人不同,其皮肤更敏感,酸碱度变化对其皮肤的影响更需关注;老年患者皮肤的酸碱平衡调节能力下降,同样容易因酸碱度刺激引发压疮。
三、全身营养状况
(一)营养不良
1.定义与影响:营养状况是影响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当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时,如蛋白质缺乏、维生素缺乏及微量元素缺乏等,会导致皮肤组织抵抗力下降,肌肉萎缩,皮下脂肪减少,一旦受压,骨隆突处皮肤就容易因缺乏支撑和保护而发生压疮。例如,长期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压疮的风险较高。在儿童群体中,营养不良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皮肤和组织的修复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增加压疮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营养吸收和利用能力下降,若存在营养不良问题,更易发生压疮。
(二)体重因素
1.定义与影响:体重过重会增加身体各部位的压力,尤其是骨隆突处的压力,从而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而体重过轻则会导致皮下脂肪减少,骨隆突处缺乏足够的缓冲,也容易发生压疮。不同年龄段人群体重因素对压疮的影响不同,儿童体重处于不断变化的阶段,合理的体重范围对其皮肤健康和压疮预防至关重要;老年患者若体重异常,无论是过重还是过轻,都需要特别关注压疮的预防,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减轻压力,保护皮肤。
四、年龄因素
(一)儿童
1.特点与影响:儿童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皮肤抵御外力的能力较弱。而且儿童活动度相对较大,若护理不当,如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皮肤受到摩擦等,更容易发生压疮。例如,婴幼儿在尿布更换不及时时,臀部皮肤易受尿液刺激,加上活动时的摩擦,就容易引发压疮。在儿科护理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儿童皮肤清洁干燥,及时调整体位,避免长时间受压。
(二)老年人
1.特点与影响: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弹性降低,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血管收缩功能下降,血液循环不良。这些因素使得老年人皮肤对压力、摩擦力等的耐受能力降低,更容易发生压疮。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下降,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情况较为常见,进一步增加了压疮发生的风险。在老年护理中,要注重定期为老年人翻身、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加强营养支持等,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