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的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查(抗-HAVIgM用于诊断急性甲肝,抗-HAVIgG提示既往感染)、肝功能检查(ALT、AST反映肝细胞损伤,总胆红素反映胆红素代谢)、病毒核酸检测(检测甲型肝炎病毒RNA确定病毒存在及复制情况)、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观察肝脏大小、形态等判断病变程度)。
一、血清学检查
(一)抗-HAVIgM检测
1.意义:抗-HAVIgM是诊断甲型肝炎的特异性标志,是急性甲肝的重要诊断指标。一般在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后1-4周即可在血清中检测到,阳性提示近期有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甲肝后,抗-HAVIgM出现的时间和阳性率可能有所差异,但该指标对于确诊急性甲肝具有关键作用。对于儿童患者,检测抗-HAVIgM同样是重要的诊断手段,若儿童出现疑似甲肝的症状,检测该指标可帮助判断是否为甲型肝炎病毒感染。
2.原理: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抗体,抗-HAVIgM是其中最早出现的抗体,通过血清学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到其存在。
(二)抗-HAVIgG检测
1.意义:抗-HAVIgG出现较晚,但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阳性,阳性表示既往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具有流行病学意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若抗-HAVIgG阳性,结合流行病学史等可判断是否有既往甲肝感染情况。例如,成年人若抗-HAVIgG阳性,需结合其发病情况等综合判断是既往感染还是近期再次感染等情况;对于儿童,若抗-HAVIgG阳性,也需要结合其临床症状等分析是否为既往感染甲肝病毒。
2.原理:机体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后,在产生抗-HAVIgM的同时,也会产生抗-HAVIgG,抗-HAVIgG属于保护性抗体,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其存在可了解既往感染情况。
二、肝功能检查
(一)谷丙转氨酶(ALT)
1.意义: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在甲型肝炎患者中,ALT通常会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ALT值范围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儿童的ALT正常范围相对成人可能略有不同,但当发生甲肝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ALT都会出现明显升高。例如,儿童正常ALT值可能在7-56U/L(不同检测方法略有差异),而成人正常ALT值在5-40U/L(不同检测方法略有差异),当患甲肝时,ALT可升高至数百甚至更高。
2.原理: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LT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中ALT浓度升高,通过检测血清中ALT的含量可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
(二)谷草转氨酶(AST)
1.意义:AST在肝细胞损伤时也会升高,但其升高程度一般不如ALT敏感,但在肝细胞严重损伤时,AST/ALT比值可能会发生变化。对于不同年龄人群,AST的正常范围与ALT类似有差异,甲肝患者中AST也会升高,可辅助判断肝细胞损伤程度等情况。比如儿童和成人的AST正常范围不同,患甲肝时AST会相应升高,结合ALT等指标综合判断病情。
2.原理:AST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当肝细胞受损时,线粒体中的AST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ST浓度升高,检测血清AST含量可反映肝细胞损伤及线粒体损伤等情况。
(三)总胆红素(TBil)
1.意义:甲肝患者可出现胆红素代谢异常,总胆红素升高提示肝细胞受损及胆红素排泄障碍等。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总胆红素范围不同,儿童正常总胆红素值一般在3.4-17.1μmol/L(不同检测方法略有差异),成人正常总胆红素值在3.4-17.1μmol/L(不同检测方法略有差异),甲肝患者总胆红素可升高,根据升高程度等可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等。
2.原理: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由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当肝细胞受损或胆道梗阻时,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可反映胆红素代谢情况。
三、病毒核酸检测
(一)甲型肝炎病毒RNA检测
1.意义:通过检测甲型肝炎病毒RNA可直接确定是否有甲型肝炎病毒存在,对于早期诊断、判断病毒复制情况等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人群检测甲型肝炎病毒RNA的临床意义相同,若检测到甲型肝炎病毒RNA阳性,提示体内有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且可能具有传染性等情况。
2.原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甲型肝炎病毒的RNA,从而确定是否有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病毒的载量等情况。
四、影像学检查
(一)腹部B超检查
1.意义:腹部B超可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判断甲型肝炎患者肝脏有无病变及病变程度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腹部B超检查在甲肝诊断中的意义相同,通过B超可发现甲肝患者肝脏可能出现的肿大、实质回声改变等情况,辅助诊断甲肝及评估病情。
2.原理:利用超声波对肝脏进行扫描,根据肝脏组织对超声波的反射等特性,形成肝脏的超声图像,从而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