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按起源部位分为颅内肿瘤(含神经上皮组织、脑膜、神经鞘细胞、垂体前叶、胚胎残余组织肿瘤等)和椎管内肿瘤(含脊髓肿瘤);按生物学行为分良性(生长缓、界清、手术预后好,需考虑不同人群影响)和恶性(生长快、界不清、易复发转移,需考虑不同人群影响);按组织学类型分胶质瘤(含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室管膜肿瘤)、脑膜瘤(有多种亚型)、神经鞘瘤(听神经瘤等有相应组织学特点)。
一、按肿瘤起源部位分类
(一)颅内肿瘤
1.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这类肿瘤起源于神经胶质、室管膜细胞、神经元等神经上皮组织。其中包括星形细胞瘤,它可发生在大脑半球等部位,根据恶性程度不同又有不同的分级,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生长相对缓慢,高级别如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较高;少突胶质细胞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皮质下,肿瘤细胞形态有其特征性;室管膜瘤可发生在脑室系统及脊髓中央管周围,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患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小脑蚓部,恶性程度高,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脑肿瘤之一。
2.脑膜肿瘤
起源于脑膜上皮细胞,脑膜瘤是最常见的脑膜肿瘤,多为良性,好发于成年人,可发生在颅内不同部位,如大脑凸面、矢状窦旁等,肿瘤生长缓慢,但也可能因位置特殊压迫周围脑组织而引起相应症状。
3.神经鞘细胞肿瘤
包括听神经瘤,主要起源于听神经的鞘膜,多见于成年人,早期可出现听力下降等症状;还有三叉神经鞘瘤等,可引起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功能障碍。
4.垂体前叶肿瘤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垂体前叶肿瘤,根据分泌激素的不同可分为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等不同类型,会导致相应激素分泌异常,出现如泌乳、肢端肥大、库欣综合征等临床表现。
5.胚胎残余组织肿瘤
颅咽管瘤是较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起源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上皮细胞,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肿瘤常位于鞍区,可压迫视神经等结构,引起视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等症状。
(二)椎管内肿瘤
1.脊髓肿瘤
包括神经鞘瘤,起源于脊髓神经鞘膜,可引起相应节段的神经根症状;脊膜瘤,多为良性,好发于胸段脊髓,对脊髓产生压迫;室管膜瘤也可发生在脊髓内,不同部位的脊髓肿瘤会导致相应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等障碍。
二、按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分类
(一)良性脑肿瘤
1.特点
生长缓慢,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楚,通常不浸润周围脑组织,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是主要的危害方式,通过手术切除往往可以得到较好的预后,复发几率相对较低。例如脑膜瘤,大多数脑膜瘤手术完整切除后复发风险小。
2.特殊人群考虑
对于儿童良性脑肿瘤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不仅要考虑肿瘤的切除,还要关注对脑组织发育、神经功能保留以及后续生长发育的影响。比如小儿的颅咽管瘤,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下丘脑-垂体轴功能,避免影响患儿的内分泌和生长发育等。对于老年良性脑肿瘤患者,要考虑其身体的耐受性,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以确保手术安全。
(二)恶性脑肿瘤
1.特点
生长迅速,与周围脑组织界限不清,常呈浸润性生长,容易侵犯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结构,手术难以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高,往往还会通过脑脊液等途径播散转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大。例如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脑肿瘤,预后差。
2.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恶性脑肿瘤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仍在发育,肿瘤的侵袭性生长以及后续的放化疗等治疗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需要在治疗中权衡肿瘤控制和神经功能保护、生长发育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对于老年恶性脑肿瘤患者,除了考虑身体一般状况外,还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放化疗耐受性的影响,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身体负担相对较小但又能有效控制肿瘤的治疗措施。
三、按肿瘤细胞的组织学类型分类
(一)胶质瘤
1.星形细胞肿瘤
如前所述,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在组织学上细胞分化相对较好,核分裂象少等;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包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有坏死、微血管增生等特征。
2.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肿瘤细胞形态具有少突胶质细胞的特点,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圆居中,胞质透明等,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间变。
3.室管膜肿瘤
室管膜瘤根据细胞形态等分为不同亚型,细胞有室管膜细胞的特征,如形成假菊形团等结构。
(二)脑膜瘤
1.组织学亚型
包括脑膜上皮型脑膜瘤、纤维型脑膜瘤、过渡型脑膜瘤、砂粒体型脑膜瘤、血管瘤型脑膜瘤、微囊型脑膜瘤、分泌型脑膜瘤、透明细胞型脑膜瘤、脊索瘤样型脑膜瘤等多种亚型,不同亚型在组织学形态和临床预后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三)神经鞘瘤
1.听神经瘤
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AntoniA型和AntoniB型结构,AntoniA型细胞密集,呈束状排列;AntoniB型细胞疏松,呈黏液样变。
2.其他神经鞘瘤
如三叉神经鞘瘤等,组织学表现也有其相应特点,肿瘤细胞为雪旺细胞来源,可呈现不同的细胞排列和形态学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