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疼痛的原因多样,包括创伤性因素(如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劳损性因素(如网球肘、高尔夫球肘)、炎症性因素(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退行性因素(如骨关节炎)和感染性因素(如化脓性关节炎),不同因素在发病机制、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等方面各有特点。
一、创伤性因素
(一)骨折
1.常见类型: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儿童,常因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上传导致肱骨远端骨折。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也可能因车祸等高能量损伤导致肱骨髁间骨折等。骨折会引起肘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骨折断端的刺激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疼痛持续存在。
尺骨鹰嘴骨折,多由于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如跌倒时肘部着地或肌肉强烈收缩牵拉尺骨鹰嘴导致骨折。患者会感到肘关节后方疼痛,压痛明显,屈伸活动受限。
2.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相对常见,可能与儿童骨骼发育特点及活泼好动易发生跌倒等外伤有关;而成年人骨折多与高能量损伤相关,男性在从事高风险职业或运动时相对更易发生创伤性骨折导致肘关节疼痛。
(二)脱位
1.常见类型:肘关节后脱位较为常见,多因跌倒时手掌撑地,上肢处于伸展、后伸位,暴力传导导致尺桡骨近端向后脱出。患者肘关节疼痛剧烈,肿胀明显,弹性固定于半屈曲位,肘后三角关系改变。
2.生活方式影响:喜欢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等)的人群,在运动中发生肘关节脱位的风险较高,运动时的碰撞、摔倒等容易导致肘关节脱位引发疼痛。
(三)软组织损伤
1.肌肉拉伤: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肌肉在过度收缩或突然拉伸时发生拉伤。例如,进行举重等力量训练时,若姿势不当或用力过猛,可能导致肌肉拉伤,出现肘关节周围肌肉部位的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
2.韧带损伤:肘关节的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等在遭受外翻或内翻暴力时容易损伤。比如打网球时,反复的外翻动作可能导致内侧副韧带损伤,出现肘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影响肘关节的稳定性。
二、劳损性因素
(一)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1.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前臂伸肌反复收缩、牵拉,导致肱骨外上髁处的肌腱起点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常见于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员等需要频繁屈伸肘关节和腕关节的人群,长期反复的前臂旋转动作使伸肌总腱受到过度牵拉,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出现肘关节外侧疼痛,在用力握拳、伸腕时疼痛加重。
2.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中老年人相对更容易患网球肘,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肌腱退变有关;而经常进行需要反复前臂旋转运动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有较高的发病风险。
(二)高尔夫球肘(肱骨内上髁炎)
1.发病机制:是由于前臂屈肌总腱在肱骨内上髁处的慢性损伤引起。多见于高尔夫球手、家庭主妇等需要反复屈腕的人群,长期反复的屈腕动作使屈肌总腱受到牵拉,导致内上髁处炎症,出现肘关节内侧疼痛,屈腕时疼痛加重。
2.性别与生活方式影响:女性在从事需要频繁屈腕的家务劳动等活动时相对容易患高尔夫球肘;而有高尔夫球等相关运动爱好的人群也易发病。
三、炎症性因素
(一)类风湿关节炎
1.发病特点: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肘关节。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攻击关节滑膜,导致滑膜炎症、增生,进而侵犯关节软骨和骨质。肘关节会出现疼痛、肿胀、僵硬,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症状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关节畸形逐渐出现,活动功能严重受限。
2.年龄与性别影响: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育龄女性相对更易患病,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二)痛风性关节炎
1.发病机制: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肘关节等关节部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患者会突然出现肘关节剧烈疼痛、红肿,疼痛往往较为剧烈,如刀割样,夜间发作较为常见,多在进食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后诱发。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嘌呤饮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痛风性关节炎导致肘关节疼痛的风险增加。
四、退行性因素
(一)骨关节炎
1.发病机制:随着年龄增长,肘关节软骨发生退变、磨损,骨质增生等。多见于中老年人,关节软骨的磨损导致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刺激周围组织,引起肘关节疼痛、僵硬,活动时可听到摩擦音,活动范围逐渐减小。
2.年龄影响:年龄越大,患肘关节骨关节炎的风险越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的修复能力下降,长期的磨损等因素容易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
五、感染性因素
(一)化脓性关节炎
1.发病机制: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通过血行传播、直接蔓延等途径感染肘关节。患者会出现肘关节红、肿、热、痛,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关节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关节腔穿刺可抽出脓性分泌物。
2.特殊人群提示: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更容易发生血源性的化脓性关节炎,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以免影响肘关节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而老年人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若有皮肤破损等情况,也容易发生感染导致肘关节化脓性炎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