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病有一般症状表现,包括消化系统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全身的乏力、黄疸等,不同类型小儿肝病有特殊症状,如病毒性肝炎中甲型有起病急、发热等表现,乙型多为慢性且症状隐匿;遗传代谢性肝病中肝豆状核变性有神经系统症状等,糖原累积病有肝脏肿大等;药物性肝损伤有明确药物接触史及相应表现,小儿肝病有自身特点且病情变化快,有家族史小儿需密切关注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一、一般症状表现
(一)消化系统症状
1.食欲减退
小儿肝病时常常会出现食欲明显下降的情况,这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肝脏是参与消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肝脏功能受损时,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以及胃肠的消化功能。例如,在一些病毒性肝炎患儿中,由于病毒对肝细胞的侵害,导致消化酶分泌减少,进而使小儿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表现为不想吃饭,对平时喜欢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
2.恶心呕吐
部分小儿肝病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可能与肝脏疾病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有关,肝脏功能异常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平衡,使得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受到干扰,从而引发恶心呕吐。比如在一些药物性肝损伤的小儿中,可能会在用药后不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这是因为药物的代谢产物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3.腹胀
小儿肝病患儿可能会有腹胀的表现。肝脏疾病会影响到腹腔内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导致胃肠胀气,出现腹胀。例如在肝硬化患儿中,由于肝脏结构的改变,门静脉高压等因素可引起胃肠淤血,进而导致腹胀,患儿可能会感觉腹部胀满不适,影响进食和活动。
(二)全身症状
1.乏力
小儿肝病时往往会感到乏力,精神萎靡。这是因为肝脏是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肝脏功能受损会影响能量的产生和储存。当肝细胞受损,代谢功能紊乱,身体获取能量的过程受到阻碍,小儿就会表现出全身无力,不愿意活动,容易疲劳。比如在一些遗传代谢性肝病患儿中,由于体内代谢途径出现问题,能量产生不足,导致患儿经常感到乏力。
2.黄疸
黄疸是小儿肝病较具特征性的症状之一。当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时,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就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例如新生儿黄疸,部分是由于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尚未完善引起的生理性黄疸,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往往提示可能存在肝脏疾病,如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除了皮肤巩膜黄染外,还可能伴有肝脾肿大等表现。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其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等有所不同,像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黄疸,可能会逐渐加深,而一些先天性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则是持续进行性加重。
二、不同类型小儿肝病的特殊症状
(一)病毒性肝炎
1.甲型病毒性肝炎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较急,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部分患儿会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7.5-38.5℃左右,还可能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如咳嗽、流涕等。在病程中,可能会出现尿色加深,如浓茶色,这是因为胆红素代谢异常,随着尿液排出的胆红素增加导致。
2.乙型病毒性肝炎
小儿乙型肝炎多为慢性感染,部分患儿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或乙肝标志物阳性。如果出现症状,可能有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表现,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容易成为慢性携带者,病情相对隐匿。
(二)遗传代谢性肝病
1.肝豆状核变性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患儿除了有肝脏损害的表现,如肝功能异常、肝硬化等,还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震颤,开始可能是细微的震颤,逐渐加重,表现为肢体不自主抖动;肌张力异常,患儿可能出现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精神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同时,还可能有角膜K-F环,这是由于铜在角膜沉积引起的,在角膜边缘可见棕绿色环。
2.糖原累积病
是由于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陷所导致的糖原代谢障碍性疾病,不同类型的糖原累积病在小儿时期的表现有所不同,但共同特点是肝脏肿大。例如Ⅰ型糖原累积病,患儿除了肝脏明显肿大外,还会出现低血糖,表现为多汗、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等低血糖脑病表现,同时还可能有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腹部膨隆等表现。
(三)药物性肝损伤
有明确的药物接触史,小儿在使用某些药物后出现肝病症状。比如使用抗生素(如红霉素等)、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等)后,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等,同时可能伴有皮疹等过敏表现,因为药物过敏也可能导致肝损伤。
三、特殊人群(小儿)肝病症状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肝病症状与成人有所不同,且由于年龄小,病情变化相对较快。例如新生儿和婴儿的肝脏代偿能力较差,所以一旦出现肝病症状,往往病情进展较为迅速。在观察小儿肝病症状时,要更加细致,因为小儿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不适,如婴儿可能通过哭闹、拒食等方式来体现身体的异常。对于有肝病家族史的小儿,更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关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