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在外观形态、症状表现、发病相关因素、诊断方法及对生育和健康影响上,正常宫颈与子宫癌存在明显差异。正常宫颈光滑、无明显症状,受激素等因素维持健康,通过妇科检查等可判定;子宫癌中宫颈癌有外生、内生、溃疡型等不同表现,有接触性出血等症状,高危HPV感染等是危险因素,通过宫颈细胞学等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早期子宫可无异常,随病情进展有绝经后出血等症状,长期雌激素刺激等是病因,通过多种检查诊断。宫颈癌治疗可能影响生育且晚期危及健康,子宫内膜癌对生育有影响且晚期影响健康及内分泌等功能。
一、外观与形态
正常宫颈:正常宫颈表面光滑,呈粉红色,质地柔韧,宫颈管黏膜为单层柱状上皮,宫颈阴道部为复层鳞状上皮,两者交界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正常宫颈大小因人而异,成年女性宫颈长度一般约2.5-3cm,外口呈圆形。
子宫癌:
宫颈癌:外生型宫颈癌可见宫颈有菜花样赘生物,触之易出血;内生型宫颈癌则表现为宫颈肥大、质硬,宫颈管膨大如桶状;溃疡型宫颈癌可见宫颈有不规则溃疡,有恶臭分泌物。
子宫内膜癌:早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子宫可增大,质地较软,晚期癌组织可侵犯周围组织,子宫固定或在宫旁触及转移结节。
二、症状表现
正常宫颈: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女性可能在性生活后有少量接触性出血,但多能自行停止,且无其他异常不适。
子宫癌:
宫颈癌: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晚期癌组织侵犯周围组织,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症状;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患者还可出现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子宫内膜癌:主要症状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阴道排液增多,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血性排液,有恶臭。晚期癌组织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
三、发病相关因素
正常宫颈:正常宫颈的维持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局部的免疫状况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因素相关。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有助于宫颈上皮的正常代谢,局部免疫功能正常可抵御病原体感染,保持宫颈的健康状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减少病原体对宫颈的侵袭。
子宫癌:
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如HPV16、HPV18等亚型;性行为因素,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性生活不洁等会增加感染HPV的风险;分娩次数多、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长期口服避孕药等也与宫颈癌的发病相关。
子宫内膜癌: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是主要病因,如无排卵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服用雌激素的绝经后女性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三高”)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会增加雌激素的储存和分泌;遗传因素也有一定作用,约2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绝经延迟、初潮过早、未育或晚育等也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
四、诊断方法
正常宫颈:通过妇科检查即可观察其外观形态,一般无需特殊的实验室或影像学诊断来判定其为完全正常状态,但可通过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如TCT)来排除宫颈病变,正常情况下TCT结果无异常细胞。
子宫癌:
宫颈癌: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联合HPV检测进行初筛,若初筛异常则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组织检查,宫颈活组织检查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还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盆腔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及转移情况,以及PET-CT检查评估全身转移情况。
子宫内膜癌:主要通过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妇科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外形等;B超检查可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有无占位性病变;分段诊刮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内情况,并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肿瘤浸润深度、肌层受累情况及有无转移等。
五、对生育及健康的影响
正常宫颈:正常宫颈不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且对维持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起到重要的屏障作用,能防止病原体轻易侵入子宫腔等部位。
子宫癌:
宫颈癌:若在生育期发病,经治疗后可能会对生育产生影响,如手术可能会切除部分宫颈或子宫,导致宫颈机能不全、不孕或增加早产、流产的风险等;即使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也存在肿瘤复发及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对于女性整体健康,宫颈癌晚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子宫内膜癌: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有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能,但存在肿瘤复发的风险;对于已完成生育的女性,子宫内膜癌若早期发现并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但晚期子宫内膜癌会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导致全身状况恶化,甚至死亡,且疾病本身及治疗可能会对女性的内分泌等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整体健康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