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血尿常见原因包括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感染)和全身性疾病(如出血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伴随疼痛时可能是泌尿系统结石(肾绞痛伴血尿)或泌尿系统感染(膀胱刺激征伴尿痛),不伴疼痛的无痛性肉眼血尿需警惕泌尿系统肿瘤;就医检查有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CT)和膀胱镜检查,各有其诊断意义。
一、拉血尿的常见原因
(一)泌尿系统疾病
1.肾小球肾炎:
对于儿童来说,感染后易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如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可出现血尿,同时可能伴有水肿、高血压等表现。成年人也可能因自身免疫等因素患肾小球肾炎出现血尿。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等有关,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漏出形成血尿。
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劳累、免疫力低下可能增加患肾小球肾炎的风险,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若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后出现血尿需警惕。
2.泌尿系统结石:
无论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还是膀胱结石都可能引起血尿。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从而出现血尿。例如肾结石,结石较小在尿路中移动时,摩擦肾盂、输尿管等部位的黏膜,引起黏膜损伤出血。
不同年龄人群发病因素有差异,老年人可能因代谢异常等导致结石形成,儿童可能与先天性尿路结构异常等有关。生活方式方面,饮水过少、饮食中高钙、高草酸等成分摄入过多等都可能增加结石形成风险,进而引发血尿。
3.泌尿系统感染:
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细菌感染泌尿系统后,会侵袭尿路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引起血尿。例如急性膀胱炎,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更易患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伴血尿。
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儿童若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导致血尿。
(二)全身性疾病
1.出血性疾病:
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全身多部位出血,包括泌尿系统出血,从而出现血尿。
对于特殊人群,儿童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与自身免疫紊乱等有关,成年人也可能因药物、感染等因素诱发。在生活方式上,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可能增加患出血性疾病的风险。
2.心血管疾病: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力衰竭可导致肾淤血,进而引起血尿。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若有心力衰竭情况,需关注是否出现血尿等肾损伤表现。其发病机制是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减少,肾灌注不足,同时肾淤血影响肾小球滤过等功能。
二、拉血尿的伴随症状及意义
(一)伴有疼痛
1.肾绞痛:
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当结石在输尿管中移动时,可引起剧烈的肾绞痛,疼痛部位多在腰部或腹部,呈阵发性,同时伴有血尿。例如输尿管结石,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患者疼痛难忍,同时尿液中可见红细胞增多。
儿童若发生输尿管结石出现肾绞痛伴血尿,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需及时就医检查。
2.膀胱刺激征伴尿痛:
泌尿系统感染时,如膀胱炎,除了有血尿外,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膀胱黏膜,导致膀胱痉挛等,出现相应症状。女性在泌尿系统感染时更易出现这种伴有尿痛的膀胱刺激征和血尿表现。
(二)不伴有疼痛
1.无痛性肉眼血尿:
要警惕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肾癌多见于中老年人,常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伴有腰部肿块等。膀胱癌也多表现为无痛性血尿,有时可自行停止,但容易复发。
对于老年人,若出现无痛性血尿,应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泌尿系统超声、膀胱镜等检查以排除肿瘤性疾病。
三、拉血尿的就医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可明确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若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即为镜下血尿,若肉眼可见血尿则红细胞数量更多。同时还可观察尿液中是否有蛋白、白细胞等其他成分,辅助判断病因。例如肾小球肾炎患者尿常规中可能有蛋白阳性等表现。
儿童进行尿常规检查时,要注意留取标本的正确性,避免污染等影响结果。
2.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情况,若血小板减少提示可能有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检查可评估凝血功能,如凝血酶原时间等,对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可用于检查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积水等情况。对于肾结石,超声可发现高回声的结石影,并能观察结石所在部位及肾积水情况。对于儿童,超声检查相对无创,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老年人进行超声检查时,可清晰看到泌尿系统结构,辅助诊断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导致的血尿。
2.CT检查:
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的诊断价值较高。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泌尿系统的细微结构,对于小的结石、早期肿瘤等能够更准确地发现。例如对于一些隐匿性的肾结石、早期肾癌等,CT检查比超声更具优势。
(三)膀胱镜检查
对于怀疑膀胱肿瘤、膀胱炎等疾病的患者,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内的情况,如是否有肿瘤、炎症等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但对于儿童,需谨慎考虑其耐受性等情况,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考虑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