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表现因多种因素而异,颅内压增高有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表现;局灶性症状包括运动、感觉、语言、视觉等功能障碍;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儿童颅缝未闭可致头颅增大等,成人表现相对典型;不同性质肿瘤有特殊表现,如胶质瘤不同级别表现不同、垂体瘤有内分泌及压迫症状、脑膜瘤症状依位置而异;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表现不典型易被误判,妊娠期女性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多学科协作权衡治疗。
呕吐:通常为喷射性呕吐,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刺激延髓的呕吐中枢所致。儿童患者脑肿瘤时呕吐症状可能更为突出,需注意与胃肠道疾病相鉴别。
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等。长期的视神经乳头水肿可导致视神经萎缩,进而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局灶性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
肢体无力:若肿瘤位于大脑半球运动区附近,可导致对侧肢体不同程度的无力,严重时可出现瘫痪。例如肿瘤靠近中央前回,会影响躯体运动的神经传导,使得相应支配区域的肌肉力量减弱,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持物不稳等情况,不同部位的肿瘤累及运动区会导致不同分布区域的肢体无力。
癫痫发作:约有30%的脑肿瘤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可为部分性发作(如局限性抽搐、感觉异常等)或全身性发作。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刺激大脑皮层神经元,导致异常放电引起癫痫。不同类型的脑肿瘤癫痫发生率有所差异,胶质瘤患者癫痫发生率相对较高。
感觉功能障碍:肿瘤若累及感觉中枢或传导束,可引起对侧肢体的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温度觉减退等。例如顶叶肿瘤可导致感觉性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位置觉、两点辨别觉等感觉的减退或异常。
语言功能障碍:若肿瘤位于优势半球(通常为左侧大脑半球)的语言中枢区域,会引起语言相关的障碍。如运动性失语,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患者能流利说话,但不能理解他人话语含义;命名性失语,患者能说出物品的用途,但不能正确说出物品的名称等。
视觉障碍:肿瘤压迫或侵犯视神经、视交叉等结构时,可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例如垂体瘤向上生长压迫视神经可导致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常见的视野缺损类型有双颞侧偏盲等;枕叶肿瘤可引起视野同向性偏盲等。
不同年龄段脑肿瘤表现特点
儿童:儿童脑肿瘤除了上述颅内压增高及局灶性症状外,还可能有一些特殊表现。由于儿童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头颅增大、前囟隆起、头皮静脉怒张等。另外,儿童脑肿瘤的局灶性症状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容易被忽视,且儿童对头痛等症状的表述能力有限,常以哭闹、烦躁不安等表现来提示身体不适,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的异常行为变化。例如髓母细胞瘤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多发生在小脑,除了颅内压增高表现外,可导致患儿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症状。
成人:成人脑肿瘤的表现相对较为典型,但也因肿瘤的部位、大小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成人能够较清楚地表述头痛、呕吐等症状,局灶性症状相对更容易被察觉。例如脑膜瘤多见于成人,生长缓慢,其局灶性症状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可表现为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无力、癫痫等,而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相对较晚。
不同性质脑肿瘤的特殊表现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不同级别的胶质瘤表现有所不同。低级别胶质瘤生长相对缓慢,病程较长,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局灶性症状以癫痫、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为主;高级别胶质瘤生长迅速,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早且严重,局灶性症状进展快,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迅速加重的肢体瘫痪等。
垂体瘤:垂体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女性相对多见。垂体瘤可分泌异常激素,引起相应的内分泌症状,如泌乳素瘤可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泌乳,男性性功能减退等;生长激素瘤在儿童期可引起巨人症,成人期可引起肢端肥大症,表现为手足增大、容貌改变、内脏器官增大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可导致库欣综合征,出现向心性肥胖、高血压、血糖升高等表现。同时,垂体瘤增大可压迫视神经等结构,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
脑膜瘤:多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好发于成年人。脑膜瘤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常见的症状有头痛、癫痫、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等。例如凸面脑膜瘤可引起对侧肢体的局限性癫痫发作或轻度无力;颅底脑膜瘤可导致相应颅神经受损的表现,如嗅神经瘤可引起嗅觉减退或丧失等。
特殊人群脑肿瘤表现需注意的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脑肿瘤的表现可能不典型,颅内压增高症状相对较轻,因为老年人颅缝多已闭合,颅内缓冲空间有限,所以头痛、呕吐等症状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局灶性症状方面,老年人常合并有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脑肿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脑血管病复发或加重。例如老年人患脑肿瘤时出现肢体无力,可能被家属认为是脑梗死复发,而忽略了脑肿瘤的可能,需要仔细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老年人对癫痫发作的耐受性相对较好,癫痫发作时的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漏诊。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脑肿瘤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增大等因素,颅内压增高症状可能会被掩盖或加重。另外,治疗脑肿瘤的一些检查(如头颅CT等)因辐射对胎儿有影响,需要谨慎选择检查方法及治疗时机。妊娠期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充分权衡胎儿和孕妇的健康风险,例如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脑肿瘤,可能需要在密切监测下观察,待分娩后再进行积极治疗;而对于较大且有明显症状的脑肿瘤,可能需要在保障胎儿安全的前提下尽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