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型血吸虫病的检查包括影像学、脑脊液、病原学及其他检查。头颅CT可发现脑内病变部位等,MRI对软组织分辨力高;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可现白细胞、蛋白等指标变化;粪便检查找虫卵、血清学查抗体可助诊血吸虫感染;血常规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脑电图可现脑电异常,各检查结合病史等辅助诊断脑型血吸虫病,且不同检查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不同。
一、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检查
意义:可发现脑内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的头颅CT表现多样,早期可能为脑水肿表现,可见脑实质内低密度影,后期可能出现肉芽肿、钙化等改变。例如,有研究发现部分脑型血吸虫病患者头颅CT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欠清。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应在必要时谨慎进行,同时要固定好儿童头部以保证图像质量。
生活方式影响:一般无特殊生活方式相关影响,但检查前需去除头部金属物品等。
病史影响:对于有血吸虫感染病史的患者,头颅CT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脑型血吸虫病。
2.头颅MRI检查
意义:相较于头颅CT,头颅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脑内病变情况,对于早期病变的检出更敏感。脑型血吸虫病患者头颅MRI可显示脑实质内异常信号影,如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等,还能更好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时,需根据儿童的配合程度等情况进行操作,对于不配合的儿童可能需要适当使用镇静剂,但要注意镇静剂的使用风险及禁忌证。
生活方式影响:无特殊生活方式相关影响,但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可能不适合行MRI检查,检查前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病史影响:有血吸虫感染病史的患者,头颅MRI检查对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较大。
二、脑脊液检查
1.常规检查
意义:脑脊液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脑型血吸虫病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可能轻度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可能升高。例如,部分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可在(10-100)×10^6/L之间,蛋白含量可高于正常范围。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脑脊液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损伤,儿童脑脊液的正常参考值与成人有所不同,需参考儿童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正常范围标准。
生活方式影响:检查前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等,以免影响脑脊液检查结果。
病史影响:有血吸虫感染病史且怀疑脑型血吸虫病的患者,脑脊液常规检查是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2.生化检查
意义:脑脊液生化检查中的葡萄糖、氯化物等指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脑型血吸虫病患者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一般正常,氯化物含量也多在正常范围,但蛋白含量升高较为常见。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脑脊液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检查时需依据儿童的正常参考值来判断结果是否异常。
生活方式影响:检查前的生活方式如是否空腹等对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果影响不大,但需保证患者状态稳定。
病史影响:结合血吸虫感染病史,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果可辅助诊断脑型血吸虫病。
三、病原学检查
1.粪便检查
意义:查找血吸虫卵是诊断血吸虫病的重要依据。通过粪便涂片检查或粪便孵化等方法查找血吸虫卵,若能找到血吸虫卵则可确诊血吸虫感染,进而有助于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例如,粪便孵化毛蚴法对于血吸虫感染的诊断有较高的阳性率。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留取粪便标本时需注意方法正确,保证标本量足够且无污染,以提高检查阳性率。
生活方式影响:患者留取粪便前的饮食等生活方式一般对粪便检查影响不大,但应告知患者留取新鲜粪便以提高检出率。
病史影响:有血吸虫疫区接触史等病史的患者,粪便检查更具诊断意义。
2.血清学检查
意义:检测血吸虫抗体等血清学指标有助于诊断血吸虫感染。常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有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吸虫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若抗体阳性提示有血吸虫感染,对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血清学检查结果的判读需考虑儿童的免疫发育情况,部分儿童血清学指标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一般仍可参考相应的正常参考范围。
生活方式影响:一般生活方式对血清学检查结果影响不大,但检查前需注意患者是否有近期输血等情况可能影响检查结果。
病史影响:有血吸虫感染相关病史的患者,血清学检查阳性对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四、其他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意义:脑型血吸虫病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情况。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血吸虫感染等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一般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高于正常范围,如可超过0.05×10^9/L等。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正常参考值与成人有差异,需依据儿童血常规正常参考范围来判断是否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情况。
生活方式影响:检查前的生活方式一般不影响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但剧烈运动等可能导致短暂的嗜酸性粒细胞变化,不过通常影响不大。
病史影响:有血吸虫感染病史的患者,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
2.脑电图检查
意义:脑电图检查可发现脑电活动的异常改变。脑型血吸虫病患者脑电图可能出现异常波形,如慢波增多等,有助于了解脑部的电活动情况,辅助诊断脑型血吸虫病。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脑电图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脑电图检查时需考虑其年龄相关的脑电发育特点,异常结果的判读需结合儿童的具体年龄等情况。
生活方式影响:检查前患者应避免熬夜、饮酒等可能影响脑电图结果的生活方式,检查时要保持安静、放松。
病史影响:结合血吸虫感染病史,脑电图异常对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