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儿童起病急多高热伴多种症状,成人急骤起病有全身及呼吸道症状,经飞沫等传播,可通过核酸等检测诊断,儿童和成人用对应抗病毒等治疗,可通过接种疫苗等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儿童症状多样,重者可致多器官衰竭,成人以发热等为主要表现,经飞沫等传播,可通过核酸等检测诊断,儿童和成人按病情集中管理治疗,可通过接种疫苗等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该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
临床表现方面
流感:
儿童:起病急,多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伴有寒战,还常出现咳嗽、流涕、鼻塞、咽痛、头痛、肌痛、乏力等症状,部分儿童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表现为发热、拒食、呼吸急促等。
成人:通常急骤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痛、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症状相对多样,多数儿童感染者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部分儿童可能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少数儿童可发展为重症,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多较重,可出现发热或低体温、呼吸急促、气促、发绀、呕吐、拒奶等表现。
成人: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以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传播途径方面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诊断方法方面
流感:
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如鼻咽拭子、口咽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等)中的流感病毒核酸,是诊断流感的常用方法,可明确是否为流感病毒感染及具体型别。
病毒抗原检测:快速抗原检测方法简单、快速,但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主要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初步筛查。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如果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可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核酸检测:采用RT-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如鼻咽拭子、痰等)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
抗原检测: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操作相对简便、快捷,但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一般用于可疑人群的筛查。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多在感染后1周左右出现,IgG抗体出现稍晚但可维持较长时间,一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等。
治疗方面
流感:
儿童: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发生风险。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1岁的儿童可以使用奥司他韦,需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同时,要注意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对于发热等症状可给予对症处理,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等。
成人: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可改善预后,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常用药物,同样需注意休息、对症支持等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轻型和普通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低氧血症等情况需要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对于重型、危重型病例需要在定点医院进行救治,治疗原则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控制炎症反应、防治并发症等。
成人: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及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抗病毒治疗(如符合条件可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等抗病毒药物)、免疫治疗(如重型、危重型且实验室检测IL-6水平升高者可试用托珠单抗等)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预防方面
流感: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6月龄-5岁儿童是流感疫苗的重点接种人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需前往应佩戴口罩;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时,要避免密切接触等。
成人:接种流感疫苗同样重要,此外也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清洁及通风,在流感流行期,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降低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儿童也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日常要注意佩戴口罩(符合要求的儿童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加强防护,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成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严重疾病的有效措施,同时要遵守疫情防控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在公共场所要做好防护,有基础疾病的成人更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