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涉及发病因素(高危型HPV感染、性行为及分娩相关因素、吸烟等)、病理分级(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临床表现(多数无症状,部分有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诊断方法(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处理及随访(CINⅠ级观察或物理治疗等,CINⅡ级物理治疗等,CINⅢ级宫颈锥切术等)以及特殊人群情况(妊娠期和绝经后女性的不同处理),规范检查和合理处理随访可降低宫颈癌风险。
一、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它是宫颈鳞状上皮被不同程度的异型性细胞所取代的病理变化,异型性细胞起始于基底膜以上,可累及宫颈鳞状上皮全层。
二、发病因素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最主要的病因。例如,HPV16、18型等高危型HPV的病毒基因组中的E6、E7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与宿主细胞的抑癌基因p53和Rb结合,导致细胞周期调控紊乱,从而引发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癌变倾向。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感染HPV的风险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性活跃期女性感染HPV的概率相对较高,而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力逐渐调整,部分女性可自行清除病毒,但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的风险也会因年龄而有差异。
2.性行为及分娩相关因素: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等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密切相关。过早开始性生活的女性,宫颈组织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等因素的侵袭;多个性伴侣会增加感染高危型HPV的机会;多孕多产会对宫颈造成机械性损伤等,从而为HPV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创造条件。
3.其他因素:吸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对HPV感染的清除能力,增加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风险;长期口服避孕药也可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有一定关联,但具体机制尚在研究中。
三、病理分级
1.CINⅠ级:即轻度不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病变细胞分化相对较好,异型性较轻,细胞核异常分裂象较少,宫颈上皮的正常结构尚存一定程度的保留。
2.CINⅡ级:即中度不典型增生,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层的下2/3。细胞异型性较CINⅠ级明显,细胞核增大,核质比例增加,核分裂象较多,细胞的极性开始紊乱,但尚未累及上皮全层。
3.CINⅢ级: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异型细胞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全层。重度不典型增生时,细胞异型性显著,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极性消失;原位癌时,上皮全层细胞发生癌变,但基底膜完整,无间质浸润。
四、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伴有异味,或出现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少量阴道流血。
2.体征:妇科检查时可能发现宫颈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糜烂样表现等,一般无明显特异性体征,需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及阴道镜下活检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五、诊断方法
1.宫颈细胞学检查:常用的方法有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等,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判断是否存在异型细胞。例如,TCT检查可以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癌细胞,但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2.HPV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如果高危型HPV阳性,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等明确宫颈病变情况。
3.阴道镜检查:当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或HPV检测高危型阳性时,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可以观察宫颈上皮的血管形态、上皮颜色等变化,选择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宫颈活检:是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可靠方法。在阴道镜引导下,对宫颈可疑病变部位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根据组织学特点明确病变的分级等情况。
六、处理及随访
1.CINⅠ级:约60%的CINⅠ级可自然消退,所以对于轻度病变且细胞学检查为ASC-US(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及以下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随访,一般建议6个月后复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如果在随访过程中病变进展或持续存在2年以上,可考虑行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
2.CINⅡ级:可选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等。治疗后需定期随访,一般治疗后3-6个月复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必要时再次行阴道镜及活检。
3.CINⅢ级:需行宫颈锥切术,如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或LEEP术。术后要密切随访,因为CINⅢ级有进展为浸润癌的可能。术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1次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及阴道镜,若连续2次检查结果正常,可改为每半年复查1次,第3年改为每年复查1次。
七、特殊人群情况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时,需要综合考虑妊娠阶段、病变程度等因素。一般来说,对于CINⅠ级且无明显症状的妊娠期女性,可以选择密切观察,待产后再进一步处理;对于CINⅡ级及以上的妊娠期女性,需要在充分评估母婴情况后,决定是否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在孕中晚期可行宫颈锥切术,但要注意手术对妊娠的影响,如可能导致早产等风险。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现,需要积极评估病变程度并进行相应处理。由于绝经后女性机体免疫力可能有所下降,且宫颈组织可能发生一定的退变,处理时要更加谨慎,根据病变分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要注意术后的恢复情况及感染等问题的预防。
总之,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宫颈病变,通过规范的检查和合理的处理及随访,可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