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可由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自身免疫性因素、腮腺导管阻塞及药物因素等引起。病毒感染中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儿童易感染,有前驱症状后腮腺肿大;其他病毒致腮腺炎发病率低。细菌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经邻近组织蔓延致成人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有红肿痛及全身症状;其他细菌致腮腺炎少见。自身免疫性腮腺炎与自身免疫反应异常有关,表现不典型,有自身抗体阳性。腮腺导管阻塞因结石、狭窄致唾液潴留引发逆行感染,有肿胀疼痛等表现。某些药物可致药物性腮腺肿大。
一、病毒感染
(一)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1.传播与感染机制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易感者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后,病毒会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进而侵犯腮腺和其他器官,如睾丸、卵巢、胰腺等。例如,在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容易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的聚集性疫情,主要就是因为病毒通过飞沫在人群中传播。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更容易感染腮腺炎病毒。在年龄方面,5-15岁的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接触社会人群的机会增多,且自身免疫力还不够完善。
2.发病特点
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潜伏期一般为14-25天,平均18天。发病初期可能有低热、头痛、乏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有疼痛或压痛,张口咀嚼时疼痛加重。
(二)其他病毒
1.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除了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外,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也可能引起急性腮腺炎。例如,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导致腮腺炎症,但相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来说,其引起的腮腺炎发病率较低。这些病毒引起的腮腺炎在发病机制上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类似,也是通过病毒血症侵犯腮腺组织,但临床症状可能相对较轻,在诊断时需要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别。对于有免疫缺陷的儿童或成人,感染这些病毒后发生腮腺炎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地抵御病毒的侵袭。
二、细菌感染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
1.感染途径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邻近组织的细菌蔓延引起腮腺感染。例如,当口腔、面部皮肤等部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细菌可能通过淋巴系统或直接蔓延至腮腺,导致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这种情况在成人中相对多见,尤其是患有严重疾病、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成人,如糖尿病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等。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当口腔卫生不良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容易滋生并侵犯腮腺。
2.发病表现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起病较急,腮腺区红肿、疼痛明显,按压腮腺时有脓液自导管口流出。患者可能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二)链球菌等其他细菌
1.感染情况
链球菌等其他细菌也可能引起腮腺的急性感染,但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说较为少见。这些细菌引起的腮腺炎往往是由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菌感染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腮腺,或者局部组织的细菌感染蔓延所致。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有皮肤破损等情况,链球菌等细菌容易侵入,进而可能引发腮腺的细菌感染性炎症。在生活方式方面,不注意口腔卫生的儿童,口腔内细菌滋生,也增加了细菌感染腮腺的风险。
三、自身免疫性因素
(一)自身免疫反应机制
1.发病原理
自身免疫性腮腺炎的发生与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异常有关。当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腮腺组织识别为外来抗原,从而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腮腺组织,导致腮腺出现炎症反应。目前具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启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生自身免疫性腮腺炎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在遗传方面,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使机体更容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2.临床特点
自身免疫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腮腺肿大可能呈慢性、复发性,患者可能伴有口干、眼干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如干燥综合征患者可能同时合并自身免疫性腮腺炎。实验室检查可能发现自身抗体阳性,如抗SS-A、抗SS-B抗体等,需要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其他因素
(一)腮腺导管阻塞
1.阻塞原因及影响
腮腺导管结石、狭窄等原因可导致腮腺导管阻塞。例如,腮腺导管内结石形成会阻碍唾液的正常排出,唾液在腮腺内积聚,容易引起逆行性感染,导致急性腮腺炎。这种情况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但在成年人中相对较多见。长期食用精细食物的人群,唾液分泌的成分可能发生改变,增加了腮腺导管结石形成的风险。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有先天性腮腺导管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导管阻塞,进而引发急性腮腺炎。当腮腺导管阻塞时,唾液潴留,局部的微环境发生改变,有利于细菌滋生,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2.发病表现
腮腺导管阻塞引起的急性腮腺炎可能表现为腮腺区肿胀、疼痛,挤压腮腺时可能有少量混浊液体流出,若合并感染则症状加重,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二)药物因素
1.某些药物的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腮腺肿大等类似腮腺炎的表现。例如,一些抗癫痫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可能导致药物性腮腺肿大。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药物引起的机体代谢异常、免疫反应等有关。对于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腮腺肿大等症状。在用药过程中,医生需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有腮腺疾病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倾向的患者,使用可能导致腮腺肿大的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如果患者在服用某些药物后出现腮腺肿大,需要及时就医,鉴别是药物不良反应还是疾病本身引起的腮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