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分为感染性皮肤病(包括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皮肤病(包括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物理性皮肤病(包括日光性皮炎、冻疮、鸡眼和胼胝)以及特殊人群皮肤病(包括儿童、孕妇、老年人皮肤病),不同类型皮肤病症状、病因、治疗方法不同,特殊人群治疗需考虑其特殊性。
一、感染性皮肤病
1.1.细菌性感染:常见类型包括毛囊炎、疖肿、蜂窝织炎。毛囊炎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顶端可出现脓疱,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与皮肤清洁不当、多汗、摩擦等因素相关。疖肿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初期为红色硬结,后中央变软、出现脓点,疼痛明显,常发生于头面部、颈部和臀部。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病变范围较广,边界不清,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治疗方面,轻症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重症需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青霉素类等。
1.2.病毒性感染:典型疾病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疣。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角、唇缘等,表现为群集性小水疱,有灼热感,易复发。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出现成簇的红斑、水疱,伴明显神经痛,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疣包括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等,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寻常疣表现为坚实的丘疹,表面粗糙,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扁平疣为扁平隆起的丘疹,多见于面部和手背;尖锐湿疣好发于生殖器及肛周,呈菜花状或鸡冠状。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可用于治疗,局部可外用干扰素凝胶等。
1.3.真菌性感染:常见疾病有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体癣和股癣分别发生于躯干和腹股沟部位,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边缘有丘疹、水疱,中央可自愈,伴有瘙痒。手足癣分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和浸渍糜烂型,水疱型表现为深在性小水疱,鳞屑角化型皮肤增厚、粗糙、脱屑,浸渍糜烂型多见于足趾间,皮肤发白、糜烂。甲癣表现为指甲增厚、变色、变形。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外用药物有特比萘芬乳膏、酮康唑乳膏等,口服药物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片等。
1.4.寄生虫感染:疥疮由疥螨寄生引起,好发于皮肤薄嫩部位,如手指缝、手腕、肘窝、腋窝、乳房下、脐周、腹股沟等,表现为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和隧道,夜间瘙痒剧烈。阴虱病由阴虱寄生在阴毛和肛门周围体毛上引起,患者可感到外阴部瘙痒,在阴毛上可发现阴虱和虫卵。治疗疥疮可外用硫磺软膏、林旦乳膏等,治疗阴虱病需剃除阴毛,外用百部酊等。
二、过敏性皮肤病
2.1.接触性皮炎:因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急性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水疱,严重时出现大疱、糜烂、渗出,伴有瘙痒或灼痛感。慢性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常见致敏原包括化妆品、金属、橡胶、染发剂等。治疗首先应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局部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2.2.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皮肤炎症反应,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急性湿疹表现为多形性皮疹,如红斑、丘疹、水疱等,常伴有糜烂、渗出;亚急性湿疹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慢性湿疹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色素沉着,表面粗糙,呈苔藓样变。湿疹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治疗需根据病情分期进行,急性期可外用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和慢性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免疫抑制剂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等,同时可口服抗组胺药。
2.3.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因包括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等。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有瘙痒,可伴有血管性水肿。治疗首选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严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三、物理性皮肤病
3.1.日光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接受超过耐受量的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反应。常见于春季和夏季,好发于面部、颈部、手臂等暴露部位,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伴有灼热感和刺痛感。预防关键是避免日光暴晒,外出时可使用遮阳伞、防晒霜等。治疗可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
3.2.冻疮:好发于寒冷季节,常见于手指、脚趾、耳廓、鼻尖等部位,表现为局部皮肤苍白、发红、肿胀,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溃疡,伴有瘙痒和疼痛。预防应注意保暖,保持局部干燥。治疗可外用维生素E软膏、冻疮膏等,严重者可口服扩张血管的药物。
3.3.鸡眼和胼胝:鸡眼是由于长期摩擦和受压引起的圆锥形角质增生,好发于足底、趾侧等部位,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黄色或淡黄色角质栓,表面光滑,按压时有疼痛感。胼胝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角质增厚,好发于手掌、足底等部位,表现为黄色或蜡黄色增厚斑块,表面粗糙,一般无自觉症状。治疗可外用鸡眼膏、水杨酸软膏等,必要时可手术切除。
四、特殊人群皮肤病注意事项
4.1.儿童:儿童的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善,更容易发生皮肤病,如湿疹、尿布皮炎等。治疗儿童皮肤病时,应优先选择外用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
4.2.孕妇:孕妇在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容易患上妊娠期皮肤病,如妊娠多形疹、妊娠瘙痒症等。治疗孕妇皮肤病时,应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4.3.老年人:老年人的皮肤功能衰退,皮肤干燥、弹性下降,容易发生皮肤瘙痒症、老年性湿疹等疾病。治疗老年人皮肤病时,应注意保湿,可使用温和的保湿霜。同时,要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