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皮炎与湿疹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护理、年龄及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相关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特异性皮炎与遗传过敏素质相关,有家族特应性疾病史风险高,不同年龄有典型表现,治疗重修复屏障,护理重保湿等;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无特定遗传指向,各期有不同表现,治疗按分期选药,护理重找避诱因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对两者有不同影响。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内在因素(如慢性感染病灶、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精神因素等)和外在因素(如食物、吸入物、生活环境、动物皮毛、各种化学物质等)相互作用有关,任何年龄、任何部位均可发病,没有特定的遗传易感性指向性如特异性皮炎那样与特应性疾病家族史高度相关。
临床表现
特异性皮炎
婴幼儿期:多从出生后2-3个月开始发病,初发表现为面颊部瘙痒性红斑,继而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搔抓、摩擦后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等,皮疹常呈对称性分布,随着病情发展,皮疹可逐渐累及头皮、额部、颈部、四肢伸侧等部位。
儿童期:可由婴幼儿期演变而来,也可直接发生,分为湿疹型和痒疹型。湿疹型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四肢屈侧,皮疹表现为暗红色,渗出较婴幼儿期轻,皮肤干燥、粗糙、肥厚;痒疹型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背部,皮疹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的丘疹,坚实而干燥。
青年及成人期:皮疹多为局限性苔藓样变,好发于肘窝、腘窝、颈部、眼睑、四肢躯干等部位,皮肤增厚、粗糙,纹理加深,色素沉着,瘙痒剧烈是其突出特点,搔抓后易出现抓痕、血痂等继发损害。
湿疹
急性湿疹: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水疱,严重时出现小糜烂面,境界不清,瘙痒剧烈,搔抓后皮损加重并向周围蔓延。
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演变而来,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个别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部位,多对称发病,不同部位的湿疹因皮肤特点不同表现略有差异,如手部湿疹因经常接触外界刺激,病情易反复,皮肤易粗糙皲裂。
诊断要点
特异性皮炎:主要依据病史(家族特应性疾病史等)、临床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典型皮疹表现)以及相关检查(如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皮肤点刺试验等)进行诊断,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可发现经表皮水分丢失增加等屏障功能异常情况。
湿疹:主要根据病史、皮损特点(多形性皮疹、对称性分布、瘙痒剧烈等)来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有明确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相对单一)、神经性皮炎(常有神经精神因素,皮疹为苔藓样变,无多形性皮疹等湿疹特点)等。
治疗与护理差异
特异性皮炎
治疗:强调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外用药物主要有保湿剂(如凡士林等)、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如弱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面部、婴儿等部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可用于面部及儿童期患者)等;系统用药主要有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如西替利嗪等,儿童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病情严重时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护理:注重皮肤保湿,每天多次涂抹保湿剂,选择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搔抓,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婴幼儿期要特别注意衣物材质,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儿童及成人期要注意避免精神紧张等诱发因素。
湿疹
治疗:外用药物根据湿疹分期选择,急性湿疹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湿疹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等;慢性湿疹可选用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等,同时可配合外用保湿剂;系统用药同样以抗组胺药物为主,如有感染等情况需加用抗感染药物。
护理:寻找并避免诱发因素至关重要,如明确食物过敏者需避免食用相关食物,接触性湿疹者需避免接触致敏原,注意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的同时做好保湿,不同部位湿疹护理时需注意相应部位的特点,如手部湿疹患者要尽量减少接触刺激性物质等。
年龄因素影响
特异性皮炎:婴幼儿期发病与皮肤屏障功能未发育完善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儿童期及青年成人期的表现受之前病程及自身免疫、皮肤状态等影响,婴幼儿期护理需格外精细,避免刺激导致病情加重,儿童期要注意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青年及成人期要注意生活方式对皮肤状态的影响,如压力、睡眠等。
湿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婴幼儿湿疹可能与喂养、接触物等有关,儿童及成人湿疹与生活环境、工作接触等因素关系更密切,不同年龄阶段湿疹的治疗和护理需针对该年龄段的特点进行调整,如婴幼儿湿疹用药需更谨慎,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儿童湿疹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对瘙痒的影响,成人湿疹要考虑工作压力等对病情的干扰。
性别与生活方式影响
特异性皮炎:性别差异不显著,但不同生活方式如过度洗浴、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用品等会加重皮肤屏障破坏,从而影响特异性皮炎病情,男性若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对皮肤状态有负面影响,女性在美容护肤过程中若使用不恰当的护肤品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特异性皮炎。
湿疹:性别差异不突出,生活方式中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男性从事一些接触化工原料等工作时易患接触性湿疹,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湿疹病情可能有变化,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
病史相关影响
特异性皮炎:有特应性疾病家族史者发病风险高,既往有特异性皮炎病史者病情易反复,在治疗和护理时需考虑既往治疗情况及对药物的反应等,如有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史者要注意可能出现的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及病情复发情况。
湿疹:有慢性感染病灶等基础病史者湿疹易反复难愈,如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因机体免疫状态异常而诱发湿疹,在治疗湿疹时需同时关注基础病史的控制,有过敏病史者要更细致地排查可能的过敏原,避免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