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骨折是骨折发生超3周以上的情况,形成与受伤未及时诊治、复位或固定不当有关,有局部疼痛、畸形等表现,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不同人群如儿童、老人、青壮年的陈旧性骨折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陈旧性骨折的定义
陈旧性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后超过3周以上的骨折。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需要一定时间,在骨折后3周内属于新鲜骨折阶段,而超过3周则进入陈旧性骨折阶段。
二、陈旧性骨折的形成原因
1.受伤时未及时诊断和治疗:部分患者在骨折发生时,可能对受伤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未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导致骨折未能得到及时的复位、固定等处理,随着时间推移发展为陈旧性骨折。例如,一些人在轻微外伤后,未察觉到骨折,继续活动,使得骨折断端未得到正确处理,逐渐形成陈旧性骨折。
2.复位或固定不当:在骨折早期的治疗过程中,如果复位不准确,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不良,或者固定不牢固,骨折断端发生移位等情况,也可能导致骨折愈合延迟,进而发展为陈旧性骨折。比如,骨折复位后使用的外固定装置松动,未能有效维持骨折断端的位置,影响了骨折的正常愈合进程。
三、陈旧性骨折的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受伤部位可能仍有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或按压时疼痛较为明显。与新鲜骨折相比,陈旧性骨折的疼痛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但仍会影响患者的活动和日常生活。例如,陈旧性骨折的患者在行走或进行患肢活动时,受伤部位会出现疼痛不适。
畸形:部分陈旧性骨折患者可能出现骨折部位的畸形,这是由于骨折断端在愈合过程中发生了异常的错位愈合所致。比如,前臂骨折后发生陈旧性错位,可能出现前臂的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
异常活动:在骨折部位原本不应出现活动的地方出现了异常活动,这是陈旧性骨折的一个重要体征。例如,下肢骨折后形成陈旧性骨折,在站立或行走时,骨折部位可能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2.全身症状:一般来说,单纯的陈旧性骨折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如果陈旧性骨折伴有长期不愈合导致的营养不良等情况,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消瘦等表现。例如,一些陈旧性骨折长期不愈合的患者,由于患肢长期不能正常使用,活动减少,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体重下降等全身情况。
四、陈旧性骨折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陈旧性骨折的常用方法。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骨折断端的情况,包括骨折线是否模糊、骨折断端是否有骨痂形成、骨折部位是否存在畸形等。陈旧性骨折的X线表现通常为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骨痂生长,骨折部位可能存在错位或畸形等。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陈旧性骨折,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断端的细节,如是否存在微小的骨折移位、骨折周围的骨结构情况等。例如,骨盆、脊柱等部位的陈旧性骨折,CT检查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MRI检查:在陈旧性骨折的诊断中,MRI主要用于评估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如是否存在软组织粘连、肌肉萎缩等。同时,MRI对于判断骨折是否愈合以及愈合的程度也有一定的帮助。
五、陈旧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1.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如果陈旧性骨折没有明显的畸形愈合,骨折断端相对稳定,且患者的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可考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继续固定、功能锻炼等。通过适当的固定维持骨折部位的位置,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促进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例如,一些老年人的陈旧性骨折,身体条件较差,无法耐受手术,可采用保守治疗,通过长时间的外固定和功能锻炼来改善症状。
手术治疗:当陈旧性骨折存在明显的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或者影响肢体功能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重新复位骨折断端,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然后进行固定,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例如,骨折部位出现严重的畸形,影响肢体的外观和功能,或者骨折断端长期不愈合,通过手术进行复位和内固定等处理是必要的。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
六、不同人群陈旧性骨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陈旧性骨折
特点:儿童的骨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陈旧性骨折后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塑形能力部分纠正畸形。但如果骨折畸形明显,也可能影响儿童的肢体发育。例如,儿童前臂的陈旧性骨折,可能在生长过程中通过骨的塑形使部分畸形得到改善,但如果畸形严重,可能会导致前臂的旋转功能受限等问题。
注意事项:儿童陈旧性骨折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尽量采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愈合和肢体发育情况。同时,要加强对儿童的护理,确保固定装置的牢固和舒适,指导儿童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部位的再次损伤。
2.老年人陈旧性骨折
特点: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愈合能力较差,陈旧性骨折的治疗相对困难。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例如,老年人的髋部陈旧性骨折,骨折愈合缓慢,且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注意事项:对于老年人陈旧性骨折的治疗,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的情况。在治疗前,需要对老年人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调整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鼓励老年人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指导老年人进行下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同时,在康复过程中,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逐步提高老年人的肢体功能。
3.青壮年陈旧性骨折
特点:青壮年身体状况相对较好,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如果陈旧性骨折存在明显的功能障碍等问题,对其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较大。例如,青壮年下肢的陈旧性骨折,可能导致行走困难,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注意事项:青壮年陈旧性骨折的治疗要注重恢复肢体的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在手术治疗后,要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克服因骨折导致的心理障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